问答详情

之前我同学说和我做生意为由,让我压我车,后来说赔了,又压我房子,说把车弄回来,结果钱没了,车也没了,然后又说办信用卡等说把车弄回来,结果什么都没拿回来,前后拿走了45万元,有一次,我和他去取车,我拿了2万去的,结果他的朋友告诉我说,我被骗了,他还他自己的债了,车没拿回来,又没了2万。生意没看见,人跑了,没有借据。押车押房子确实我签的字,他找的地方,我为了把我自己的东西拿回来,结果什么都没拿回来,他跑了。算不算诈骗。因为我觉得他已经是非法占有了,之后人跑了找不着了,偶尔在微信上说还我钱,有时还100,有时还1000,但是他不承认欠我45万,人也不出现,借据也不写,我该怎么办呢? 本来是找个信用卡代还的人,结果信用卡被人拿走了,并没通过我提额,人跑了,偶尔给我打电话,说还,始终不给我卡,钱也没了,卡也逾期了,怎么办,报警的话,报哪科,属不属于诈骗。这是2个事,2个人,我也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能不能构成诈骗,对我有没有影响,我被骗了,结果什么都没拿回来,他跑了。算不算诈骗。结果信用卡被人拿走了,人跑了,能不能构成诈骗

刑事辩护 2019-05-18 14:2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信用卡逾期注意社么逾期一次只要及时还款对贷款影响不大,一共有13种情况在银行眼里将留下不良记录,影响贷款:
    1、信用卡连续三次、累计六次逾期还款。
    2、房贷月供累计2至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
    3、车贷月供累计2至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
    4、贷款利率上调,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产生欠息逾期。
    5、水、电、燃气费不按时交款。
    6、个人信用卡出现套现的行为。
    7、助学贷款拖欠不还款。
    8、“睡眠信用卡”不激活还是会产生年费,若不缴纳就会产生负面的信用记录。
    9、信用卡透支消费、按揭贷款没有及时按期还款。
    10、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
    11、个人信用报告还会记录法院部分经济类判决。因此,欠账等经济纠纷也会影响信用记录。
    12、手机扣费与银行卡扣费挂钩,在手机停用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欠月租费而形成逾期,也会造成不良记录;
    13、被别人冒用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产生信用卡欠费记录。
  • 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数额在1万元以上,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 个人办理信用卡的流程:
    1.持本人身份证、单位盖公章的收入证明去银行柜台申请办理,填写一份信用卡申请表交给银行;
    2.然后等待一到两个月,银行批卡制卡寄卡,你收到卡后激活就可以消费使用了;
    3.具体到卡的额度,与你的收入高低有关,如果你申请办理信用卡时追加提供资产证明比如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可以提高卡的信用额度的。
  • 网络诈骗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1、 犯罪客体
    现实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都能在网络得到体现,就网络诈骗犯罪所侵犯的一般客体而言,自然是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人所侵犯的一切社会关系。
    但是应当看到互联网是靠电脑的连接关系而形成的一个虚拟空间,它实际并不存在。就互联网来说,这种联接关系是靠两个支柱来维系的,一个是技术上的TCP/IP,另一个是用户方面资源共享原则。
    正是这两个支柱,才使得国界,洲界全都烟消云散,才使得虚拟空间得以形成。笔者认为,这里的网络诈骗犯罪侵犯的是复杂的客体,网络诈骗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应是网络上信息交流于共享得以正常进行的公共秩序。
    而其所侵犯的直接客体应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应当指出,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骗情骗色不属于本罪。
    2、客观方面
    表现为违反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实施了诈骗行为。
    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是本罪行为的两种并列选择形式,只要实施其中一种行为。便可构成本罪。至于采取什么方法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法律未作限定。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同样可以构成本罪。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从网络诈骗的具体表现来看,犯罪主体大多为14岁至40岁左右的年轻人,并且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但是不能认为具有网络知识的人就是特殊的主体。
    按照我国刑法学界通行的主张,所谓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的资格,地位或者状态。通常将具有特定职务,特定业务,具有特定法律地位以及具有特定人身关系的人视为特殊主体。
    我国虽然给一定拥有网络专业水平的人发放网络工程师证或给其相应的职称,但从网络诈骗犯罪的案例来看,一部分只有简单的网络知识。同时,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网络知识。
    网络诈骗犯罪越来越多,用具有专业知识的标准是不确切的。
    4、犯罪的主观方面
    网络诈骗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在本罪中,犯罪行为人具有明显的“非要侵占不可”的念头。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而且,这种故意常常是直接的。并显示了极强的主观故意。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宜宾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