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本人有两个户口,离婚后注销了前夫处的户口,而且我是孩子监护人,孩子户口还在她爸爸家,我又用原籍的户口登记再婚,现在想保留孩子监护人的户口,怎么办。而且我是孩子监护人,我又用原籍的户口登记再婚,现在想保留孩子监护人的户口,怎么办。

离婚 2019-02-12 04:4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你好,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离婚后,孩子由谁抚育,应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在这个前提下,夫妻离婚时可以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由人民法院判决。
  • 关于离婚当事人申请再婚登记的补充规定  
    一、离婚的中国公民在国内申请再婚,如果其前次婚姻关系是在国外按当地法律通过司法程序解除的,其离婚证件(指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和离婚判决书)须经我国人民法院裁定承认。被裁定承认的,视为有效;被驳回的,视为无法律效力。  如其前次婚姻关系是在国外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的,离婚证件无需经我国人民法院裁定承认,但须经其居住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构的认证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的认证。  
    二、离婚的外国人在我国申请再婚,须出示离婚证件。如其前次婚姻关系是在国外按当地法律通过司法程序解除的,须同时提供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其原配偶的国籍证明。其原配偶是中国公民的,其离婚证件(指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和离婚判决书)须经我国人民法院裁定承认。被裁定承认的,视为有效;被驳回的,视为无法律效力。  其原配偶是外国公民,或者其前次婚姻关系是在国外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的,离婚证件无需经我国人民法院裁定承认,但须经其本国公证机关公证,并经其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构的认证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由该国驻华使、领馆直接认证。  
    三、持有我国人民法院第一审离婚判决书的当事人申请再婚,须提供法院出具的离婚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证明。  
    四、我国驻外使、领馆应按有关规定为经驻在国公证和该国外交部或其授权机构认证过的离婚证件办理认证手续,并为长期或已在国外取得合法居留权的中国公民出具或认证婚姻状况证明。情况特殊者应先报国内审批。  
    五、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将结婚当事人提交的我国人民法院做出的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裁定书或经公证、认证的离婚证件、国籍证明或离婚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证明收入当事人的结婚登记档案。  
    六、凡与我国签订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外国法院出具的离婚证件在我国使用,按条约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申请结婚当事人提供假证件或证件被涂改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
  • 再婚后的子女关系是较为复杂的,主要是继父母与亲生父母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较为复杂的,那么再婚后孩子的监护人怎么确定?以下案为例,希望可以帮到您。
    【案情】
    赵某与代某原系夫妻关系,2002年生一女孩赵小某。
    2007年赵某与代某离婚后,孩子随母亲代某共同生活。后代某与陈某结婚,孩子亦随代某与陈某共同生活。2008年代某去世后,赵某向陈某提出领回孩子,遭陈某拒绝,遂诉至法院主张孩子的监护权。
    诉讼过程中,得知孩子有时在代某母亲王某处生活,故追加王某为被告。
    【审判】
    法院审理认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权利,受法律保护。
    赵小某属未成年人中的无行为能力人,其母亲再婚后,随母亲和继父共同生活。但其母亲去世后,生父作为其法定监护人有权行使监护权,两被告理应将赵小某归还原告。故判决赵小某的监护权由原告赵某行使,二被告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赵小某交给原告赵某监护。
    【法官说法】
    该案中,谁享有监护权是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一
    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很显然,赵某作为赵小某的亲生父亲,享有法定监护权。
    从赵小某出生后,赵某和代某即是赵小某的法定监护人,双方离婚后,赵小某虽和代某共同生活,但赵某并未丧失监护权,只是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完全尽到监护职责。代某去世后,赵某仍然享有监护权。
    此类案件往往双方当事人矛盾激烈,又涉及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难以执行,处理不好,易造成隐患。双方当事人应本着互谅互让、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原则,尽量协商解决纠纷,达到最佳效果。
  •   《婚姻法》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宜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