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1.购房贷款是不是一定要交房后拿到房产证才能办理贷款呢;

2.没有拿到房产证可否开发商或者其它保险公司做担保贷款;

3.用房子抵押贷款,是不是一定要房产证放到银行做抵压,还是有其它的方法。

4.以上请高人指点下。是不是一定要交房后拿到房产证才能办理贷款呢;

3.用房子抵押贷款,是不是一定要房产证放到银行做抵压

银行 2019-06-09 13:1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如何办理二手房房贷?办理二手房房贷需要什么手续和程序呢?下面将这些程序按顺序分为以下九项,它们是:  
    1、房屋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且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多数情况下首付款不低于70%,有些贷款人资质特别好的,方可以贷到八成。支付首付款后要求卖方出具收条,该收条将用于贷款资料中。  
    2、购房人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交书面资料,包括购房合同、买卖双方的身份资料(身份证和户籍本)、婚姻状况证明(未婚证明或者结婚证)、房地产产权证、首付款证明,这些证明的复印件就可。  
    3、由银行指定估价机构对房产进行评估,为此购房人还需要承担评估费用,一般为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4、银行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银行批贷,发放贷款承诺书。  
    5、银行与购房人(贷款方与借款方)签订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并办理公证或者律师见证。  
    6、建立存用贷款账户,划拨购房贷款。  
    7、房地产保过户当日,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及银行抵押登记,办理贷款保险手续或者担保公司还款担保,为此购房人需要支付保险费用或者担保费用。  
    8、银行发放贷款。可以发放在卖方账户、也可以是买方账户、还可以是居间公司的账户,目前多数的做法是直接放款到卖方账户(上家),沈律师强烈建议您不要将贷款放至居间公司的账户,以免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比如居间公司挪作它用、卷款逃跑等。  
    9、借款人按月还本付息,直到还清本息,终止贷款合同。  以上就是关于买二手房可以贷款吗,如果办理二手房房贷等问题的相关介绍。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办理二手房贷过程中,手续会比较繁琐且复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通过中介公司或律师帮助。有些不正规的中介公司可能会利用消费者不懂或者比较畏难畏杂的情绪而增加消费者的支出或负担。因此,建议大家一方面要注意甄别中介公司,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咨询专业的律师获取对办理程序的信息,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律师帮助。毕竟有执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律师在旁为您作监督,能帮您省去不少心思。

  • 一、我国《担保法》第42条第2项规定,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必须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签订抵押合同后不办理抵押物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效。  
    二、未经房产所有权人同意,以他人房产作抵押。这样做不但抵押关系无效,而且构成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3条规定:“借款人以自己不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财产作抵押物的,应当认定抵押无效。”  
    三、未经共有人同意以共有房产作抵押。这样做不仅抵押关系无效,而且侵犯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权益,由房产抵押引发侵权纠纷。  
    四、用于抵押的证件不齐全。房产抵押必须质押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有的当事人只将房产证抵押,未将该房产的土地使用证抵押;或者只在抵押合同中规定以“某某房产作抵押”,而有效房产证件未交抵押权人掌握,致使抵押物失控,造成多头抵押的不良后果。
  •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 贷款购房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借款一年内不要提前还款。  
    (二)贷款后出租住房要告知承租人。  
    (三)不要遗失借款合同和借据。  
    (四)提前还贷不要忘记要回保险费。  
    (五)贷款偿清后不要忘记撤销抵押。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办理购房贷款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本文只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部分,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您需要办理贷款购房,最好查一下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情况特殊或者比较复杂,还要咨询律师,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最好请律师先看一下您的购房合同,尤其是关于贷款问题的,避免开发商推脱责任给您的利益带来损失。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梧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