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2015-01-16 18:03你好,我老公在工地上担任领班时,与当地居民发生口扯,然后两方发生斗殴,至对方那人伤残,开始说私了,对方要求赔偿太高,工地领导不采于,对方现控告我老公一人,现在由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只是当时是我老公先和和他们争吵,打也不是我老公打得,是很多工人一起打得,现在我老公因为这事也没有在那工地了,这事该怎么处理,现在突然说转为刑事案件,要过来抓人现在由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我们现在该怎么做,这事该怎么处理

刑事辩护 2019-05-18 10:29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诉状,写清有关当事人的情况、案发详细经过及具体的诉讼请求,并提出相应的证据。书写诉状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审判人员应当对原告人的口头诉讼请求详细询问,并制作笔录,然后向原告人宣读;原告人确认准确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都应当说明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年龄、住址、控告的罪行以及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的程度和具体的诉讼请求等内容。
    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必须在起诉书上写明,不能用口头的方式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应当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没有提起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等,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便他们决定是否行使这一权利。
    如果他们放弃这一权利,应当许可,并记录在案。但是如果被告人的行为是给国家、集体财产造成损失的,受损害单位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受损失。
  • 新刑诉法自2013年1月1日生效后,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适用解答》第41问--答,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为:
    1、人身损害赔偿
    (1)医疗费:按实际产生的费用,以从医学角度治疗身体损害必要为限,不包括因整形、康复治疗而产生的费用。
    (2)误工费:以被害人工作单位实际扣发为限,且不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三倍。
    (3)护理费:指根据医治需要而实际支出的护理人员费用。以不高于医院护理人员的实际收入为限。
    (4)交通费:以必要和实际开支为限。
    (5)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6)被抚养人生活费:依照被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7)丧葬费: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财产损害赔偿
    (1)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物损失。
    (2)犯罪行为损坏的财物所必然产生的经济损失,如修理费等。

  • 一、民事案件不会直接转化为刑事案件。  
    1、民事案件不会直接转化为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因违反诉讼、执行程序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案件并不是民事案件的转化。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侦查。  
    2、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报案,属于刑事自诉范围内的,可以就刑事部分另行起诉。  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 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区别:  
    (1)诉讼的目的不同。  民事诉讼法要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与争议的问题;刑事诉讼主要解决的是刑事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其应否负刑事责任的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原告起诉后,被告可以反诉;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3)举证责任不同。  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权利谁负责举证;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负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但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4)适用的法律不同。  民事诉讼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苏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