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昨晚在出租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自己从出租车爬出来,到医院的时候手机没了。这个出租车司机负责么?

交通事故 2019-03-03 16:0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机动车所有人的过错,是指出租人、出借人怠于审查承租人、借用人驾驶资质,或者隐瞒或者未告知机动车故障等。
  • 婚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至第十三条对应承担事故责任的主体作了明确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核心问题,就是责任主体的确定,只有确定了责任主体,才能解决由谁承担责任、由谁来赔偿损失的问题。
    一是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9条、50条的规定,原则上由机动车的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的享有者承担责任,由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过错责任。二是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1条的规定,针对违法情形下的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加大对受害人的保护、制裁违法行为,而规定行为人为此应承担连带责任。
    由此可见,责任主体的确定主要是从机动车的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这两个方面来考虑。所谓运行支配,是指谁对机动车的运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而运行利益的归属,则是指谁从机动车运行中获得了利益。
    一般情况下,如果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则可确定为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主体。同样,夫妻一方因交通事故所负的侵权之债,也应从另一方对该机动车是否具有运行支配权和有无运行利益来判断,如符合这两项标准,则应认定为共同债务。
  • 你好,《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而车主若在借出车辆前明知其朋友无驾照,将承担共同责任;如果车主在借出车辆前不知情,视事故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也将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和赔偿责任。
    需要明确强调的是:交通事故的责任者(即导致事故的驾驶人)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人如无力赔偿的,由机动车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机动车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向驾驶人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费用。
  • 出租车事故如何要求赔偿,  首先,因肇事方和出租车方在交通事故中均具有过错,二人共同造成您的人身伤害,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第8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之规定,出租车车主可以将出租车方和肇事方作为共同被告,诉请两方共同赔偿损失。  其次,您与出租车构成运输合同关系,依据我国《合同法》第290条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之规定,出租车方有义务将您安全运输到目的地,在运输途中使您遭受身体伤害,出租车方违反了合同义务,您也可以以出租车方违反合同约定为由,诉请出租车方赔偿您损失  最后,出租车发生事故索赔内容  
    1、治疗费用:按实际支出计算,以医院票据为准;  
    2、继续治疗费用:以医院的诊断为准;  
    3、伙食补助费:一般参照当地公务员出差补助标准计算;  
    4、营养补助费:各地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  
    5、护理费:各地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  
    6、误工费:按实际收入计算,以实际误工天数为准;  
    7、财物损失:以实际发生金额计算;  
    8、精神抚慰金(就是楼主提到的“极度痛苦费用”);  
    9、亲属因此事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按实际发生金额计算,以票据等为准;另外,楼主认为所有必要的、合理的费用,都可以要求对方赔偿。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出租车事故能要求误工费赔偿吗  出租车误工费应该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的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  出租车误工费的标准应由当地出租车管理主管部门统管办出具证明,天数根据停留在维修站的时间,费用大概是:  一天的份钱+当地平均工资(平均到天)=1天的误工费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唐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