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信用卡被朋友借用,后来卡一直不在自己的手里,2年的时间信用卡3万的额度,可是自己一直没用,朋友用完就不还了,怎么办?我也没什么证据,能报警能起诉吗?这个朋友是专门做信用卡垫还生意的信用卡被朋友借用,朋友用完就不还了,怎么办?我也没什么证据,能报警能起诉吗?

债权债务 2019-03-15 08:3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代人还款是不违法的。但是信用卡垫还涉及到还款以后,通过套现的形式刷出来。而信用卡套现在最近的《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了明确规定,套现是违法的。
    《解释》还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罚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处罚。
    ”信用卡套现本质特征就是通过欺骗方式将信用卡内的授信额度直接转化为现金套取出来。由于套现资金游离了银行正常的信贷管理渠道,脱离了监管层的管理视线和控制,严重破坏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秩序,给国家整体金融秩序埋下不稳定因素。
  • 借款合同到期未还款巳超过两年,合同还有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权利的制度。
    如果在合同约定期满两年内经过催告,以此再延续两年。
    《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合同法》第206条规定,借款合同双方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1、如果在最后还款日内没有还款:逾期,收取账单金额5%的滞纳金,最低20元+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逾期的天数;  
    2、交了最低还款额,但不到10%的欠款:逾期,收取未还金额5%的滞纳金,最低20元+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逾期的天数;  
    3、还款额超过了10%,但没有全额还清:不计逾期,但是利息每天增长,未还金额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增加,直到还清所有欠款为止。  除了产生滞纳金和利息,逾期记录还会严重影响今后的信用生活。比如在申请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时,银行会调查申请人的征信记录,如果有过逾期,将很难申请到信用卡。不仅难以申请到信用卡,连贷款也会受到影响。  怎样消除平安银行信用卡逾期记录呢?  一旦有了逾期,就要及时把欠款还上,并继续使用信用卡,每个月按时还款。两年后该逾期记录将不会再对你申卡产生影响,因为银行只会考察申请人最近24个月的还款记录。  怎样避免平安银行信用卡逾期?  
    1、信用卡绑定借记卡,到期后自动还款。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使用同一家银行的借记卡,以免产生跨行还款手续费。  
    2、在最后还款日前几天还款,因为银行间转账也需要时间,有的银行在24时内到账,如果没有在最后还款日前到账,也会产生逾期。  
    3、如果持有多张信用卡,可以拨打客服电话修改账单日,让信用卡的还款日集中到一个星期内,同时还款。
  • 信用卡风险部门处理信用卡恶意透支是有一个流程的,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信用卡片并将你列为禁入类客户(黑名单),同时还会起诉你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法院强制执行。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法院会依据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来量刑:
      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恶意透支的,(像你这样的情况可以定性为恶意透支);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你属于第四种情况。
    恶意透支是信用卡业务中的主要风险形式,属于信用卡诈骗的一部分。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