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不买房不到退休年龄可以提取公积金吗?

社会保险 2023-05-22 19:4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不买房想要提取公积金的,可以通过终止劳动关系、房租、出境定居或退休提取。法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境定居的;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依照前款第
    (二)、
    (三)、
    (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 一直不用公积金买房的话,退休后这笔钱可以取出来。
    如果一直不用公积金买房,个人公积金余额一直存在账户内,退休后可以支取出来。带着本人身份证、银行卡、退休证明,到公积金中心办理手续领取就行。
    个人住房公积金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特别是没有买过房的,或者没有以其他名义提取过的,到退休后,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可能高达10几万,甚至30几万
    个人退休后,住房公积金可以一次性申请提取出来,一般3个工作日内便可到账。
    下面以我们地级市为例,说一下退休后个人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办法。
    1.达到正式退休年龄的(男60岁,女55岁),可以凭个人身份证、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个人养老金银行存折(银行卡),到当地公积金中心或者公积金中心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1-3个工作日即可一次性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
    提取完后,个人公积金账户并被销户。
    2.非正式退休的(提前退休、病退、特殊工种退休),可以凭个人身份证、退休证、《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表》、个人养老金银行存折(银行卡),到当地公积金中心或者公积金中心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
    ,1-3个工作日即可到账。
    提取完后,个人公积金账户并被销户。
    我个人觉得,我们地级市的提取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正式退休的只需要带上个人身份证和个人银行卡即可
    可能,每个地方办理退休后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办法不一样,需要提交的材料也不一样。
    总的来说,在各地简化办事手续的大形势之下,提取办法大同小异,需要的材料越来越少,提取时间越来越短。
  • 法律分析:退休可以提取公积金。职工有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应当提供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扬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