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老师好,我们家五口没有土地,该怎么办?

土地纠纷 2023-06-07 19:3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根据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可以知到,解决房屋用地纠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协商解决,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2、行政解决,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3、司法解决,在经过行政机关处理后,对于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采用司法途径解决;
    4、人民调解,还可以通过人民调解进行解决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16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第16条第2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第16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1、协商解决。
    (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据此规定,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2、行政解决。
    (1)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2)该法还规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犯、赔偿损失。
    3、司法解决。
    (1)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这表明公民之间就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的纠纷,先经过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但对于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被侵权人可以不经行政机关的处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 1、进行协商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所以可知公民间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
    2、进行行政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这说明当地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处理公民之间的纠纷。
    3、通过司法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说明通过协商、行政的处理,公民都不服的,能上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梧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