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找到工作会停止吗?

社会保险 2023-06-20 15:1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失业救济金是指劳动者暂时丧失工作和劳动收入后,在等待就业期间,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失业救济金停止发放的情形有:
    1、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届后失业救济金停止发放;
    2、参军或者出国定居的失业救济金停止发放;
    3、重新就业的;
    4、在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
    5、在领取失业救济金内被劳动教养或者被判刑的失业救济金停止发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十一条 全国每年征集服现役的人数、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兵役机关和有关部门组成征集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征集工作。
    第十二条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七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服现役。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兵役登记制度。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安排,进行兵役登记。经兵役登记并初步审查合格的,称应征公民。
    第十四条 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应当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通知,按时到指定的体格检查站进行体格检查。
    应征公民符合服现役条件,并经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批准的,被征集服现役。
    第十五条 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被征集服现役,同时被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招收录用或者聘用的,应当优先履行服兵役义务;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服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支持兵员征集工作。
  • 领取失业金期间找到工作了是需要办停的。首先你需要将个人社保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在社保转移之后,失业金待遇就会停止发放。
    法律根据:法律依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 失业补助金上班了会停。失业补助是国家对失业人的一种生活保障的救济行为,上班后生活有一定保障,因而不会发放失业补助金。失业补助金只能申领享受一次,无需办理失业登记,不得和失业保险金同时领取,发放失业补助金期间,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间不得办理参保关系转移和异地转迁申领。
    失业补助金主要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是对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失去工资收入的一种临时补偿。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城市常住户口,违反本人意愿强制性的中断就业。本人在任职期间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一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失业补助金的领取条件是什么
    失业补助金的领取条件:
    1、要求劳动者必须是按照国家规定参加了失业保险的,并且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及以上;
    2、劳动者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包括有终止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用人单位以蛮力、威胁等手段强迫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等几种情况;
    3、劳动者已经按照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盐城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