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名誉毁谤 2023-08-03 16:0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如下:
    1、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
    2、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包括有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等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应当对受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有:
    1、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的;
    2、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
    3、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太原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