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诉讼时效有多长,有哪些规定

其他 2023-09-17 08:2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1、民法典规定,普通的诉讼时效是3年,最长不超过20年。根据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债务纠纷起诉需要什么材料
    1、民事起诉状,一般包含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受诉人民法院;
    2、当事人身份信息,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的身份信息;
    3、借条及转款凭证作为民间借贷案件的重要证据;
    4、授权委托材料。
  • 诉讼时效如下:
    1、一般诉讼时效:指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种时效不是针对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
    2、特殊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即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
    3、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是指诉讼时效不足两年的时效;
    4、长期诉讼时效是指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诉讼期限为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下列诉讼的时效为一年:
    1、延期或拒绝支付租金;
    2、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说明;
    3、存放的财丢失或损坏的;
    4、身体受伤要求赔偿。
    诉讼时效期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之日起计算。但是,自侵权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20年的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或者中断的规定,但可以适用延长的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