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有哪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合同审查 2023-10-05 07:10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合同效力的确定,应根据以下不同类型的合同决定:
    1、一般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生效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
    3、附期限生效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合同生效;
    4、无权代理人订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要被代理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予以追认后,才生效。
    合同内容包括什么
    合同包括的内容如下:
    1、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个人信息;
    2、合同所约定的标的物;
    3、标的物的价款或报酬;
    4、履行合同的具体要求;
    5、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办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 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有: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
    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
    4、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款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款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 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有: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符,并非纯获利益的合同;
    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凉山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