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公公以单位在银行借的贷款现在没有能力偿还,法院直接判决让担保人偿还,担保人现在像我们夫妻两人要钱,我们可不可以跟银行谈让我们夫妻偿还,还本不还利息我公公以单位在银行借的贷款现在没有能力偿还,我们可不可以跟银行谈让我们夫妻偿还,还本不还利息

银行 2019-05-17 17:1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贷款人和担保人都无力偿还贷款的,放贷方起诉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依法判决贷款人归还贷款、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
      如果贷款人和担保人不主动履行判决的,会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包括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分被执行人的财产,或采取限制高消费、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执行措施。
    如果确实无履行能力的,也可以由法院暂时中止执行,等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后,可随时恢复执行。
      如果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则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 虽然债务人跑了,但起诉后,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如果对方银行账号有钱,或者有其他的财产,法院可以执行借款人。担保人无力偿还,需要看担保人是个人,还是单位。
    如果是单位可以申请公司破产解决。如果是个人,需要承担还款责任,被起诉法院判决后,财产会被查封、冻结、强制执行。财产承担担保责任后,担保人可向贷款人追偿。担保人实在无偿还能力,在以后法院执行中,可以暂时中止执行,待被执行人具备偿还能力时,恢复判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条: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据此,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保证,一旦被保证人债务人发生不能偿还情况,保证人都要承担替被保证人偿还债务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一条: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人应当在担保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
    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 发生单位担保的问题涉及多方面,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1,没有单位的工作证明(主要是证明你有合法的,固定的收入来源及还款能力),是不能在银行贷到款的,还是要跟单位协商一下,让其出个收入证明。  2,以个人信贷为例:(以工行为例,各个银行需要提供的资料有细微差别,请以具体的银行要求为准)  
    一、申请人条件  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证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个人信用贷款。  
    1.有正当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月工资性收入须在1000元以上),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2.借款人所在单位必须是由银行认可的并与银行有良好合作关系的行政及企业、事业单位且需由银行代发工资;  
    3.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记录;  
    4.在中国工商银行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并同意银行从其指定的个人结算账户中扣收贷款本息;  
    5.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贷款金额  个人信用贷款额度起点为2000元,贷款金额不超过借款人月均工资性收入的6倍,且最高不超过2万元。  
    三、贷款期限  个人信用贷款贷款期限在1年(含)以下,一般不办理展期,确因不可抗力原因而不能按期还贷的,经贷款人同意可展期一次,且累计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四、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在贷款期间如遇利率调整时,按合同利率计算,不分段计息。贷款期限不足6个月的,按6个月档次利率计息。  
    五、贷款流程  
    1.借款人向银行提交如下资料:  
    (1)贷款申请审批表;  
    (2)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3)居住地址证明(户口簿或近3个月的房租、水费、电费、煤气费等收据);  
    (4)职业和收入证明(工作证件原件及复印件;银行代发工资存折等);  
    (5)有效联系方式及联系电话;  
    (6)在工行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凭证;  
    (7)银行规定的其他资料。  
    2.银行对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借款合同。  
    3.银行以转账方式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阿里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