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的信用卡已经过期三个月了,现在无法偿还。银行起诉我该怎么办?

信用卡纠纷 2023-11-23 09:0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信用卡逾期在恶意透支的情况下,认定为犯罪。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
    1、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
    2、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所前款项。派出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缴通知或者其他的催缴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而导致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恶意透支的数额:
    1、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列为“数额大”;
    2、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列为“数额巨大”;
    3、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根据刑法第一九十六条规定的,列为“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法律依据:
  • 信用卡逾期后被起诉了的处理办法如下:
    1、信用卡逾期被起诉了可以通过私底下和对方协商的方式,分期还款,然后达成调解
    信用卡逾期被起诉了应当主动联系银行,看案件能否进行私下调解。
    若银行同意,应尽快筹钱并把欠款还清。
    若持卡人确实是经济状况困难的,可以与银行沟通协商延期还款。
    通常情况下银行只是希望可以尽快收回欠款,并不是真正想要将持卡人告上法庭,所以持卡人保证之后可以按约定还款并有所行动,一般都是可以的。
    2、也可以通过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借钱归还欠款
    3、可以积极应诉
    积极接受法院送达的诉讼材料,在答辩期内提出自己的答辩意见。
    持卡人被起诉后,应当同法院保持沟通顺畅,积极应诉,避免诉累,尽快结束案件的审理。
    法律依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第七十条
    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
    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内容应当至少包括:
    (一)欠款余额、结构、币种;
    (二)还款周期、方式、币种、日期和每期还款金额;
    (三)还款期间是否计收年费、利息和其他费用;
    (四)持卡人在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相关款项未全部结清前,不得向任何银行申领信用卡的承诺;
    (五)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六)与还款有关的其他事项。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分期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及其发卡业务服务机构应当停止对该持卡人的催收,持卡人不履行分期还款协议的情况除外。达成口头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必须留存录音资料。
    录音资料留存时间至少截至欠款结清日。
  • 信用卡起诉是在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信用卡逾期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银行在信用卡催收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1、短信催收,主要针对早期持卡人出现的逾期还款行为,一般为逾期7到15天,短信主要起提醒功能;
    2、电话催收,主要针对超过30天且超过一个账单期以上的逾期行为,进行电话提醒还款;
    3、上门催收,主要针对超过90天以上逾期,银行会安排催收人员到持卡人居住或工作地址上门催缴还款;
    4、法院起诉,主要针对超过半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向法院申请,要求对持卡人进行起诉还款;
    5、外包催收,主要针对超过1年以上逾期,银行会将逾期资金进行打包,折价给外包催收公司,负责进行逾期欠款催缴。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以下情况属于非法占有: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九江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