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十年前我被劳教过两次,没有犯罪记录证明能开吗?

知识产权保护 2024-01-12 14:3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只要是有过犯罪记录,不管是多少年,都是不能再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我国没有犯罪记录消除制度,所以犯罪记录是伴随终身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出具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工作规定》第五条本规定所称的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事项不包括以下情形:(一)行政1.治安调解协议,不予处罚决定;2.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决定,以及交通违法罚款(申请校车驾驶资格的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3.传唤(强制传唤)、继续盘问、拘留审查等行政性措施;4.其他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二)刑事1.刑事和解协议、撤销刑事案件决定;2.因没有犯罪事实(含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和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3.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信息。(三)行政案件办理或者刑事诉讼活动中形成的,记载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取证、起诉、审判等内容的过程性信息;(四)按照有关规定已被封存或者应当被封存的公民在未成年期间实施的违法犯罪的处理记录,但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 法律分析:可以。劳动教养是行政处罚,犯罪被判刑是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你被劳动教养说明你的行为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你可以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记录证明,且公安系统内不会有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记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百九十条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封存。2012年12月31日以前审结的案件符合前款规定的,相关犯罪记录也应当封存。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查询封存的犯罪记录的,应当提供查询的理由和依据。对查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 之前被劳教过,公安网上不能查出犯罪记录。劳教不算犯罪记录,劳动教养只是一种行政处罚,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现在劳教已经被取消了,所以也不存在犯罪记录的问题。犯罪记录也称为案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保存在身份信息的数据库里。公安系统可以随时掌握动态。《司法部、国家档案局关于罪犯、劳教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罪犯、劳教人员释放、解教、死亡和撤销劳动教养之后,其档案应进行整理,正副卷合并,每个人的档案组成一卷或数卷。其档案材料排列顺序如下:法律依据:《司法部、国家档案局关于罪犯、劳教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罪犯、劳教人员释放、解教、死亡和撤销劳动教养之后,其档案应进行整理,正副卷合并,每个人的档案组成一卷或数卷。其档案材料排列顺序如下:《司法部、国家档案局关于罪犯、劳教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罪犯、劳教人员释放、解教、死亡和撤销劳动教养之后,其档案应进行整理,正副卷合并,每个人的档案组成一卷或数卷。其档案材料排列顺序如下:(一)罪犯(含少年犯)档案:(1)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2)入监登记表、健康检查表;(3)罪犯的历史、自传材料和本人重要的反省材料;(4)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考核、奖惩材料,他人对罪犯的检举揭发并经过查证属实的材料,罪犯年终鉴定表,文化程度技术等级证明材料;(5)罪犯逃跑、行凶、破坏情况及处理结果等材料;(6)罪犯正常死亡、工伤情况材料和医院医疗鉴定结论等,罪犯非正常死亡的勘验材料;(7)对罪犯提出加减刑的呈批材料;(8)法院的加刑判决书,减刑、假释裁定书;(9)罪犯刑满释放、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材料;(10)罪犯出监鉴定表,罪犯释放证明书存根;(11)罪犯的照片、底片、指纹;(12)有保存价值的其他材料。(二)劳教人员(含少年教养)档案:(1)劳动教养决定书、劳动教养通知书、呈批表及劳动教养综合结案材料;(2)劳教人员登记表,健康检查表;(3)劳教人员照片、底片、指纹;(4)劳教人员考核、奖惩材料,年终鉴定表,文化程度、技术等级证明材料;(5)劳教人员工伤事故处理情况、伤残证明材料;(6)重要问题的反省检查及坦白检举材料;(7)劳教人员逃跑、行凶、破坏、犯罪情况及处理结果材料;(8)延长、减少劳教期限的审批材料;(9)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裁定、判决书;(10)劳教人员所外执行、所外就医、试工、试农、试学的审批材料;(11)劳教人员死亡情况及鉴定结论;(12)解除劳教审批表、证明书、出所鉴定表;(13)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武汉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