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结婚时年龄不够,等年龄合适先有孩子才办得结婚证,第一胎是女孩,后来要二胎时符合生育条件,计生部门以没有一胎准生证为由,不予办理二胎的,现在第二个孩子都一岁了,计生部门说我们时计划外生育二胎,冻结了我的个人账户,要求交纳社会抚养费,我该怎么办?后来要二胎时符合生育条件,计生部门说我们时计划外生育二胎,要求交纳社会抚养费,我该怎么办?

离婚 2019-06-03 17:05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12种情况能生“二胎”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1];
    2、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3、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
    4、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
    5、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30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6、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7、夫妻一方为一级至六级的残疾军人;一级至五级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8、矿工井下作业连续5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9、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10、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方没有兄弟的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仅适用女方姐妹中一人);
    11、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12、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村,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 根据我国现行妇女保护法妇女在哺乳期间不能解出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与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是为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在孕期的必需生活条件,即使出现《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第41条规定的过失性解除和经济性裁员的条件,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孩子没满一岁夫妻可以协议离婚,但需要由女方提出离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
    第三十四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 计划外生育,不需要罚款:  1,但是当事人如果是不符合当地的计生政策的规定,而生育的孩子,一般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才能申报户口;  2,尽管当事人已经为孩子申报了户口,当事人如果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孩子一般不能享受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不承认是本村集体的“合法”村民;  3,社会抚养费的收费性质是行政收费,并非罚款;  4,对于社会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当事人可以和具体的计生部门协商确定;  5,计划生育政策是地方性的政策,并非全国统一的,当事人可具体咨询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办,要对方的答复为准。   一,社会抚养费:  1,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公共社会事业投入的经费,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  2,社会抚养费属于行政性收费,具有补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3,2002年8月2日,国务院经国务院令第357号公布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对征收社会抚养费问题作出了规定。
      一,征收数额: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被征收公民的收入差异,没有明确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数额,而是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2,2002年8月2日,国务院根据该法的授权出台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对社会抚养费征收问题作出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但是对于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标准也只是作出了一个原则规定,仍然没有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  3,《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3条第2款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
    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二,二孩政策:  1,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  2,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是二孩政策,故第一胎为双胞胎或多胞胎或龙凤胎时,不可生第二胎;  3,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开放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开放单独二孩政策;  4,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安顺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