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我刚办理结婚登记一个多月、现在可以办理离婚手续吗

离婚 2019-04-18 12:13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结婚登记需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   
    1、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2、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3、当事人提交3张大2寸双方近期、正面、半身、免冠、合影照片。   注意:   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二)非双方自愿的;   
    (三)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   
    (四)属于直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当事人之间有垂直的血缘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由自己向上推算,当事人双方源于相同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如兄妹之间、表(堂)兄妹之间、叔叔与侄女之间。)的;   
    (五)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目前,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有重度、极重度智力低下,当事人不具有婚姻意识能力的和重型精神病,病情发作期有攻击危害行为的两种情形。)   相关内容链接:   
    (一)结婚登记条件   
    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   
    2、结婚年龄:男性年满22周岁,女性年满20周岁。   
    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二)结婚登记的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用黑墨水钢笔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并亲笔签名或按指印。   
    3、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予以登记。
  • 离婚协议已经对房子及债务进行了分割。但由于后来A又立下字据承认房子属两人共有,债务共担,尽管没复婚,字据却推翻了原先离婚协议对房子分割的内容。按所说的情况看,此字据应当是有效的。因此:
    1、B可以要求平分房产;
    2、A要求按出资比例分配卖房所得恐较难实现,因为婚内购房夫妻财产已经混同。不过,离婚后一直是A偿贷,且还了一次房贷给B,如诉到法院,法官也许会考虑到这一情节,以及因复婚为由而签字据的情况,从而适当偏向男方;
    3、字据是对先前离婚协议分割房产部分的更改,男方在立据时没有被欺诈、胁迫等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因而是有效的,男方应当承担立据后果;
    4、A认为平分不公,可以通过与B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只能上法院。法官处理这类案子一般着重于调解,房产由当事人自己估价,然后要房子的一方补钱给放弃房产的一方。
  • 离婚分为两种: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

    协议离婚需要备齐以下材料,然后去当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


    (1)双方的常住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2)双方的结婚证;


    (3)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一式三份;


    (4)各提交两张二寸单人近期半身免冠照片。


    (5)在离婚登记现场由双方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

    协议离婚,手续完备,当时即可办理。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就财产分割、抚养、赡养等事宜达不成一致的话,则需要通过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要以下流程: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法院立案后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会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 办理结婚登记
    一、提交的证件:
    1、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身份证到你户籍地派出所或办证大厅办理,如果急用,可以在申领身份证同时,申领一张临时身份证,临时证有效期内也可以办理婚姻登记)
    2、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3、当事人提交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
    二、结婚登记的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三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