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驾驶人员属于无证驾驶判什么罪

酒驾醉驾 2024-03-09 17:3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一、无证驾驶判什么罪
    1、单纯的无证驾驶,没有发生其他情形的,只是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只需要接受行政处罚即可;但是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造成一人以上重伤或死亡,并且是负主要或全部责任的,则可能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举报无证驾驶的方式有哪些
    举报无证驾驶的方式如下:
    1、可以直接拨打相应的电话进行举报;
    2、可以到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3、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网络通过微信等网络手段按具体操作进行举报,并且举报机单位会去举报人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 无证驾驶属不属于刑事处罚,需视情况而定:
    1、无证驾驶未造成重大事故的,不构成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而是处相应的行政处罚,因此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2、如果行为人无证驾驶并造成了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则属于刑事处罚。
    无证驾驶的情况如下:
    1、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
    2、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
    4、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相符的机动车;
    5、使用失效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一、无证驾驶怎么判刑
    1、无证驾驶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一般不会判刑。机动车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可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但是如果无证驾驶出了交通事故,那就会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所以,其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
    3、主体要件。
    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4、主观要件。
    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