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车祸,之前在医院没有开病假条!现在和驾驶员私了,赔2000,也不愿意!保险公司需要医院开的证明!现在这个怎么处理车祸,之前在医院没有开病假条!现在和驾驶员私了,保险公司需要医院开的证明!现在这个怎么处理

保险纠纷 2019-05-16 18:3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一、  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填写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人等内容的协议书或者文字记录,共同签名后立即撤离现场,协商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  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有争议不即行撤离现场或者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后,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受伤人员认为自己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但是对赔偿有争议的,适用简易程序,届时交警开具交通事故认定书,事后,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于10日之后,可以写出书面申请请求公安部门进行调节,也可到法院起诉,解决争议。  交通事故的处理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三款: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二、交通事故处理时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
  • 你好,车祸事故发生后,投保人、保险人或受益人首先要立即止险报案,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然后提出索赔请求。超过时效,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向保险人提出索赔,不提供必要单证和不领取保险金,视为放弃权利。
    险种不同,时效也不同。人寿保险的索赔时效一般为5年,其他保险的索赔时效一般为2年。
  • 车祸住院涉及的情况较多,例如,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报警,由交警部门及时处理根据现场情况做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划分,该交通事故认定书也是你们双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也只有交警部门认定的责任是权威的,其他任何人或机关的说法都是没用的,建议还是先等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出来之后在看,如果对事故认定书认定书的认定责任不服的话,可以在三日内向上级部门申请复核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出来后会建议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解决此案,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根据交通责任事故认定书的责任划分起诉要求对方赔偿损失,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如果构成伤残了,还要到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根据伤残级别计算残疾赔偿金,以上赔偿项目的计算是有具体标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户口性质、工作收入等情况才可以确定 。
  • “私了”的步骤大致包括:查看交通事故造成的各自财产损失、就事故事实及成因达成一致协议并签订书面“事故事实”协议、采取拍照等措施固定现场后撤离、通知保险公司,协商赔偿事宜并签订书面赔偿协议。
    一、查看交通事故造成各自的损失大小。
    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采取防止事故恶化扩大的措施,比如立即停车、立即打开警示灯等,双方下车放置警示牌,接着再查看各自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大小。
    二、双方协商事故事实及事故成因并签订书面“事故事实”协议。
    初步检查各自损失后,当事人可以就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等进行协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双方必须填写《当事人自行解决交通事故协议书》中的“事故基本材料”、“事故事实”等事项,并且签字确认;若当事人不能就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达成一致意见,应当通过交管部门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认定。
    三、采取拍照等措施固定现场。
    四、通知保险公司,商量赔偿事项,签订赔偿协议。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哈尔滨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