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两个未满14周岁的孩子,三次入室盗窃我的私有财产,价值在三千元以上,以及我养的狗,价值1000元左右,被他们牵走送人了,我找到小偷报了警,警察那边说小孩没有给我关门,有些东西不是他们偷的。可能这些东西是别人直接进屋偷的,不关小孩的事情,警察说我这边提供不了我丢的东西收据,不予我立案侦查,关于赔偿方面让我私下处理。 我私下面谈家长,亲自问了下小孩,他们告诉我那些东西都是他们拿的,当时他们在公安局并没有说真话,然后我让他们找到我的狗,就不用予我赔偿,他们当时答应我了, 今天我给他妈妈打电话,他妈妈说他管不了,警察那边立案了,让我去找警察。 请问这边警察不给我立案侦查,让我私下处理,私下处理,小孩的监护人又不管,未满14周岁又不需要承担法律刑事责任,我该找谁处理呢?我可以找学校嘛?请问这边警察不给我立案侦查,小孩的监护人又不管,我可以找学校嘛?

刑事辩护 2019-05-20 14:4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之后会进入侦查阶段,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但如果发现有证据表明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应继续侦查,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终结的时候,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一百五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侦查羁押期仍可以延长。
    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可以到公安局询问案件具体进展情况。
  • 父母送养子女必须双方共同送养,否则是违法,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小防需要送养的,收养法还规定了如下限制:
    (1)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包括须经已离婚的原配偶同意);一方不明或查找不到时,可单方送养(如果生父母双方确有困难无力抚养子女,而其中一方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法准确征得其意愿的,也应当允许另一方单方送养)。
    (2)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这是因为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血缘关系近,而且生活感情联系密切,收养后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部分可以调解,对于刑事部分,不可以调解,但是,双方当事人可以私下和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第二百七十七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 交通警察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络,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所涉及的罪名主要是:  
    (1)贪污罪。根据《中华任命共和国刑法》第383条之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此外还应注意贪污数额与罪轻罪重的联系。  
    (2)受贿罪。根据《中华任命共和国刑法》第386条之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行为。本罪关于数额的计算与贪污罪相同,此外还应注意经济受贿和斡旋受贿,二者都应以受贿罪论处。  
    (3)滥用职权罪。根据《中华任命共和国刑法》第397条之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这里应注意的是构成犯罪的要件,注意罪与非罪的区分。  
    (4)玩忽职守罪。根据《中华任命共和国刑法》第397条之规定,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与滥用职权罪都是刑法第397条所规定的罪名,这里应注意二者的区别。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黔南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