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交通事故导致母亲一根内骨断了四根内骨骨折事故付次要责任现在不知道怎么谈赔偿

交通事故 2019-05-03 18:0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交通事故划分责任后,要求保险公司赔偿的方法:
      
    1、如果双方均参加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又不愿意放弃保险公司的赔偿,应当立即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告出险,向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
      
    2、如果双方均参加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但是损失超出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就超出部分继续按照下列方式解决:
      · 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险的,向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
      ·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险的,就超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协商解决。
      
    3、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有异议,或者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渠道解决。
  •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下列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赔偿比例划分:
    (一)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二)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三)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四)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通常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第三者保险)限额内予以赔偿。
    超过第三者保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次要责任人通常承担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赔偿。
  • 员工在交通事故的工伤中,应该由责任方进行赔偿。根据地方规定,在责任方赔偿之后,不足工伤赔偿标准的部分,应该申请工伤待遇审核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补齐。
    社保基金支付工伤待遇审核需要递交有:工伤及职业病认定书复印件一份;劳动能力鉴定书一份或医疗终结鉴定表一份;医疗发票、住院总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及出院小结复印件;转入账户;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单位支付的工资按月支付,如有伤残者,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协商支付。如果员工和单位因为工伤赔偿问题出现纠纷,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
    依据《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 首先,对于骨折所涉及到的最基本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用以及交通、住宿、住院的伙食以及一些必备的营养费用等,这些都是会根据医院以及所在单位所出具的一些证明情况来给予认定,之后的话,才会给予指定相应的标准,而具体的赔偿金额则是和事故伤害者的伤势情况以及收入等相一致的。另外,车祸骨折赔偿标准也是要看具体伤残程度的,不同的伤残级别对应的赔偿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其次,就是骨折严重造成致残情况的,这里面除了以上所包含的赔偿费用之外还包括残疾的赔偿金以及一些残疾辅助器具费用、被抚养人的一些生活费用、康复护理、一些实际发生的康复费后续治疗费用、护理费用以及精神的损害抚恤金等等,可以说所涉及到的项目是相当广的,而对于具体的赔偿数额的话,则是需要根据双方的责任情况以及伤害程度、保险以及个人、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况来决定的,而对于伤害程度的话,则是需要经过鉴定才可以确认的,而对于交通的人身损害等,需要先趋稳定事故的责任情况,之后再根据伤残的鉴定结果以及个人的一些收入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项目以及金额。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苏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