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1967年4月份出生女性养老金交了12年6个月退休会延长吗

劳动纠纷 2019-05-07 18:5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通常情况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后,就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在缴纳达到一定时间退休后,劳动者可以依法领取养老金。
  • 我国女性法定退休年龄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延续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制度设计,比如在1951年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还有在1957年颁发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此外还有在197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之规定,在这些规定中规定,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作的、以及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和在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工作的男女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60周岁、50周岁,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则为55周岁。  是否应该延迟我国女性法定退休年龄?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1951年时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35岁。而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今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相比几十年前有了显著的提高,所有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
    71.40岁,而女性相比男性更为长寿,女性的期望寿命已经高达
    73.33岁,显著是要大于男性的平均期望寿命
    69.63岁。但是问题就出现了,现在我们所实行的退休政策是近30年前制定的,某一企业的女性员工平均退休年龄为50岁左右,这种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却始终没有任何变化的的退休政策显然不符合我国社会的现状,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法释〔2010〕12号)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导致职工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但是用人单位已经终止违法行为5年,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
    195、55岁为
    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下限为
    0.6,上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计算中,无论哪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忻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