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问题:本人因在淘宝网购劣质商品后给予卖家差评,后卖家通过淘宝网发布信息恐吓威胁报复我,将本人信息发布到所居住地区的色情QQ群,并有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有需要色情服务的男士打来电话骚扰,严重影响了我的名誉、生活和精神。开庭后关于淘宝卖家、腾讯公司、淘宝网名誉侵权案,就法庭判定结论来看我有异议:1、卖家本人缺席多次,并只有一张答辩状,目的纯属狡辩,并不能证明他并非此案件被告人,真实性存在异议。2、腾讯公司两次提出管辖权异议,拖延开庭,并且开庭当日无任何文字证据提交,只是口头说了几句话而已。3、淘宝网一直在推卸责任,并且开庭当日也说了还未查看后台数据。综上所述,三方被告实际在开庭当日无一方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法官因为卖家的缺席、腾讯QQ记录(也就是本案至关重要的证据)可以法庭申请调取但实际并未调取以及淘宝网需要回去再次调查数据的前提下武断做出判定:1证据不足,2没有实际损失故不支持精神损失费赔偿。我认为是不公正公平的。所以请问法官这样判定对吗?我继续申诉胜算把握大吗?并不能证明他并非此案件被告人,2没有实际损失故不支持精神损失费赔偿。我继续申诉胜算把握大吗?

交通事故 2019-06-11 01:1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刑法修订条文第 352条(毁损罪)增列:传送或散布具恐吓性、暴力性或猥亵 性之资料,或谩骂 、侮辱他人等不当言论可能触犯刑法的恐吓罪。 第二百二十六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 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纯的恐吓行为一般是不构面犯罪的,但是有些行为也构成犯罪,如:
    1、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人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第八条规定“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这就是说这样的恐吓这是构成犯罪的。
  • 所谓的恐吓威胁罪,刑法修正案
    (八)在寻衅滋事里面增加了恐吓的内容,此刻开始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没有以这个威胁恐吓罪名称命名,但实际上已经有了刑事处罚威胁恐吓的条款,那就是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如果是情节轻的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主席令第三十八号)》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主席令第三十八号)》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
    二、短信恐吓罪判处:
    1、情节轻的没有达到刑事处罚的情况: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情节恶劣的已达到刑事处罚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
    (一)随意殴打他人,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你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侵犯名誉权的形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二)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规定,禁止用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者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东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