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申请执行和申请恢复执行时没有申请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双倍利息,在执行过程中请求执行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双倍利息,法院会支持吗?如果支持,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算,有法律依据吗?如果不支持,有法律依据吗?

案件执行 2018-08-10 05:2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执行终结后,执行已经结束了,不能恢复执行,只有中止执行后才能恢复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第二百五十八条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 当前的执行实践中,迟延履行利息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注:下文主要引用给付金钱义务民事判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表述)有:  
    1、权利人迟延履行利息事项没提出申请的案件,迟延履行利息该不该执行不统一。由于有些案件的判决书中只明确债务人应支付债权人债权的数额,没有载明利息或违约金计算方法,如“限被告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货款20000元”的情形,因债权人对迟延履行利息的规定不是很了解,导致其在申请执行时,对迟延履行利息不提出申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有些执行人员在被执行人交纳了判决书所确定的数额后,即将案件以执行完毕结案。至于此种类型的案件,债务人没有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期限履行,在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期限至被执行人支付执行款期间,被执行人需不需要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对此,执行人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被执行人仍需要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其理由是迟延履行利息性质本身是对债务人没有按法律文书规定期限履行行为的一种惩罚,债务人藐视法律逾期履行应受到惩罚;另一种观点认为,被执行人不需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因为“不告不理”是法院受案特点,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执行案件受理以当事人申请为原则,法院依职权移送为例外,本案中权利人对迟延履行利息没有提出申请,应作为其对该权利的放弃。  
    2、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基数不统一。在计算基数上,主要表现为:  ⑴、以判决书中所确定的本金数额作为计算基数;  ⑵、将判决书所确定的应由被执行人支付的本金、利息、诉讼费用的总计数额作为计算基数;  ⑶、将本金、利息之和的数额作为计算基数;  ⑷、对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已履行部分,仍作为计算基数。  
    3、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限不统一。主要存在的计算方法有:  ⑴、将判决生效时间作为起始时间;  ⑵、将判决时间作为起始时间;  ⑶、将申请执行日期作为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起始时间;  ⑷、将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日作为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起始时间;  ⑸、将执行通知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作为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起始时间。  
    4、迟延履行利息的利率计算不统一。存在的利率计算标准主要有:  ⑴、按执行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  ⑵、按判决生效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  ⑶、按判决确定债务人应履行债务期间届满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  ⑷、按农村信用合作社同期最高贷款利率计算;  ⑸、按某一银行短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  ⑹、按某一银行长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  ⑺、按法律文书所判定计算利率加倍计算。
  • 如果法院不执行生效判决,可以到原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是要注意必须是在申请原审法院强制执行后,原审法院在六个月内未执行才可以。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成都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