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和我男朋友在08年买了房子,购房合同上是他的名字,最后房产证上也是他的,但是我想加上我的名字,他也同意了,我们准备去做公证,证明此房子是一人一半,我想咨询一下公证的流程,还有添名和公证那个的费用高低些?我和我男朋友在08年买了房子,购房合同上是他的名字,还有添名和公证那个的费用高低些?

房产纠纷 2019-09-01 16:5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一、申请  
    (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前款规定。  
    (2)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的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及其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②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代理人须提交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③申请公证的文书;  ④申请公证的事项的证明材料,涉及财产关系的须提交有关财产权利证明;  ⑤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二、受理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可以受理:  
    (1)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2)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3)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规定的范围;  
    (4)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规定的公证机构执业区域。  
    三、审查  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人数、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及相应的权利;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申请公证的文书的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  
    (4)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  
    (5)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四、出证  
    (1)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由承办公证员拟制公证书,连同其他公证材料报公证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公证员审批;  
    (2)经审查符合《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规定的申请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3)公证书自出具之日起生效。  
    五、送达  公证书出具后,可以由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到公证机构领取,也可以应当事人的要求由公证机构发送。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收到公证书应当在回执上签收。
  • 住房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住房产权属于房产证登记人所有。
    遗产所有人去世,继承人需要凭遗嘱办理继承公证,再凭继承公证书办理继承过户,有了你名字房产证,住房产权才是你的,
    不办理过户,没有你名字房产证,住房产权和你没关系。
    《物权法》:
    第十七条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 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按揭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产权登记在自己名下,该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同样的,按揭贷款为个人债务。对于产权证登记在一方名下,但配偶方有证据证明婚前购房时,其也共同出资的,在离婚分割财产时,该房屋仍为产权证登记人的个人财产,剩余未还的债务为其个人债务。
    对于产权证登记在一方名下,配偶方有证据证明婚前购房时其也共同出资,且同时有证据证明其婚前是基于双方均认可所购房屋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进行出资的,则虽然该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应按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进行处理,同样的,其按揭贷款债务为共同债务。
  • 夫妻双方婚后出资(包括贷款)取得房屋产权,不论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还是双方的名字,均为共同财产。
    夫妻双方婚后出资(包括贷款)取得房屋产权,离婚后房屋的分割:
    首先,明确产权,不论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还是双方的名字,均为共同财产。
    其次,明确产值,即房屋价值,按市场价计算,不按当初购房合同金额计算。再次,分清权益部分和债务部分。如果涉及贷款,先要将贷款部分除去。也就是说,由取得房子的一方付给未得房一方房屋价值的一半,得房方单独偿还剩余的本金及利息。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大理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