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购二手房,房主要求现金交易。现金不够。中介提出先过户再做抵押贷款,请问有什么风险?怎么规避?

房产纠纷 2019-08-29 15:53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在二手房买卖中,房主有没有债权债务关系,买家往往无处可查。在规避此类风险时,多数人依赖于公证。而实际上,公证只是将房屋的一些行使权力授予买家,而产权归属的性质并不会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万一房东有债权债务纠纷,法院将该房产冻结,而买方即便是已经缴交房款,也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更无法证明房屋产权归自己所有。为尽可能避免买家出了钱拿不到房子的风险,,在购房合同中,双方应该详细约定好具体的违约责任,如果碰到房主反悔不卖的情况,可以按照购房合同来处理。
    在签订合同时,买卖双方应明确付款的程序、具体违约的条款等。最关键的是,买家垫资帮房主还贷,一定要在银行柜台操作转账,银行转账签字由买方签字,银行转账回单买方保留,并且要确认这笔钱房主用来还款了(以防移作他用)。
    然后要求房主写收到垫资款的收据等。另外,买卖双方还要在合同中约定,办理过户时,房主应配合买家办理相关手续。
  • 目前二手房交易所交税费的最新标准。具体如下:  营业税:购买房屋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按其售房收入全额5%征收营业税,超过5年(含5年)免征营业税。  登记费:住宅:每套80元,非住宅:100平方米以下65元,超过100平方米,每平方米加收
    0.3元。  手续费:每平方米6元。  契税:购买普通住宅税率为
    1.5%,非普通住宅税率为3%,购买非住宅税率为5%。  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的唯一生活用房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如能提供房产原值的合法有效凭证的,对其转让所得(转让收入额减去房产原值及转让过程中的税费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不能提供房产原值的,根据转让房产的收入额按1%的计征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印花税:万分之五收取。
  • 二手房过户流程:
    1、收件前,申请人到测绘部门办理房屋面积测绘或转绘,领取结果
    2、申请人备齐资料到收件窗口申请登记
    3、收件人员进行收件预审后立案受理,预约过户时间,涉及抵押(按揭),同时受理抵押登记,核发《房地产申请登记回执》。
    4、办案人员对资料进行审核,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5、申请人按预约的过户时间,到过户窗口领取缴款单,缴纳有关税费
    6、申请人凭税费发票到过户窗口办理交易过户手续
    7、申请人到发件窗口领取房地产证。
    属抵押(按揭)同时领取他项权证。
  • 二手房抵押贷款是指购房人以在房地产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购买住房、车位、大额耐用消费品、汽车和住房装修等多种需求,再由购房人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csai.c)  二手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贷款额度是房屋评估值的70%;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年利率是
    5.94%。  房屋抵押贷款条件:房屋的年限在20年之内;房屋的面积各银行要求不一;房屋要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一般要求商品房,公寓,商铺,写字楼。  贷款额度  申请人可以只做一次抵押登记手续,实现最高额抵押贷款。获得最高贷款额度以后,可根据需要分几次支取借款,利息计算时间以每次款项实际发放时间为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利息成本。  申请条件  贷款对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要求年满18周岁至65周岁(有些银行为60周岁)。另外,在中国内地有居留权的境外、国外公民也可申请。  借款人申请贷款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合法、有效的居留身份;  
    (2)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能力;  
    (3)所购房屋的产权明晰,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流通的条件;  
    (4)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协议;  
    (5)同意以所购房屋及其权益作为抵押物;  
    (6)提出借款申请时,有不低于购房价款30%的自有资金;  手续流程  
    1.借款人贷款前咨询:填写住房抵押申请书,并提交贷款银行要求提供的文件或材料。  
    2.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申请、购房合同、协议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  
    3.借款人将抵押房产的产权证书及保险单或有价证券交银行收押。  
    4.借贷双方担保人签订住房抵押贷款合同并进行公证。  
    5.贷款合同签订并经公证后,银行对借贷人的存款和贷款通过转帐方式划入购房合同或协议指定的售房单位或建房单位。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大兴安岭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