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被车撞了保险公司怎么赔偿??,是小轿车

保险纠纷 2019-09-16 13:4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双方事故处理及保险索赔程序
    一、报案。
    1、事故发生后,保留事故现场,并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
    2、如第三方损失为道路设施或者第三方损失为车辆,需向交警部门报案。
    二、现场处理。
    1、保险公司人员到达现场,并出具《查勘报告》。
    2、交警部门到达现场,并现场出具《事故认定书》。提醒: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向保险公司报案时,保险公司要求向交警报案时,保险公司人员无需到现场处理!
    三、第三者修理。
    1、如果第三者非机动车,则最好要求保险公司人员在进行现场处理时,直接达成三方(第三者、保险公司、车主)公认的一个核损价格,如果当场不能核定损失,则在进行第三者损失核定的时候或者过程中,要求保险公司给出核损价格提醒:如果不经过保险公司允许,自行答应第三者有关索赔金额的承诺,这种承诺保险公司是有权推翻重来的,如果重新核定的价格与第三者的要求有差距,则这个差距会由车主自行承担。
    2、如果第三者是机动车,则要分以下两种情况:第
    一、如果第三者同意与车主一同前往车主选定的修理厂进行修理,则当场不必支付第三者任何现金!第
    二、如果第三者要求去自己选定的修理厂进行修理,也就是说第三者将与车主去不同的修理厂进行车辆修理时,则第三者可能要求车主在事故现场先支付一部分修理费用,或称押金或定金,(因为担心事后找不到车主或者事后车主不认账),切记:
    一、现场掏钱,一定要立收据;
    二、支付一半的修理费用比较适当(因为也有可能发生事后第三者不认账的情况)提醒1:第三者车辆修理完毕后,车主必须先将修理费交付给第三者或者第三者选择的修理厂,然后拿到第三者的修理发票及维修明细才能进行保险索赔的,如果事后第三者不提供相关资料或者找不到第三者时,第三者的维修费用保险公司是不能赔付的提醒2:虽然上文提到在现场掏钱时,要第三者立收据,虽说这种收据是不能作为赔偿依据的,但是这种收据至少可以避免第三者事后不认账的情况。因为第三者修理完毕后,车主必须先将修理费交付给第三者或者第三者选择的修理厂,如果没有这个收据,第三者万一不认账的情况下,车主到底应该在第三者车辆修理完毕后,支付多少钱呢?
    四、车辆定损修理。
    1、将车辆送抵定损中心并同时通知保险公司,定损。
    2、修理厂修车。
    3、车主提车。
    五、提交单证进行索赔。理赔:收集索赔资料交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
    六、损失理算。保险公司收到齐备的索赔单证后进行理算,以确定最终的赔付金额。
    七、赔付。保险公司财务人员会根据理赔人员理算后的金额,向车主指定帐户划拨赔款。
  •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 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费、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被抚养人生活费,如构成残疾的还有残疾赔偿金、残疾器具费、康复费、后续治疗费;如死亡的还有死亡赔偿金、丧葬费。
  • 由交警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为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如果事故中有人受伤,建议受害人住院治疗;如果有财产损失,建议做财产损失评估。住院治疗终结和定损后,才可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赔偿数额的确定基于几个方面,
    一、是被害人的年龄及其家庭成员年龄结构;二是受害者伤残等级;三是受害人的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
    四、是否继续治疗和康复;
    五、对财产损失进行评估等等,法律问题确实很复杂,而且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相当复杂,是以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来区分的。也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律师的分析不可以作为依据,只有起诉后向法院申请鉴定才能够作为有效法律赔偿依据。涉及人身损害的不要超过一年的诉讼时效。如果起诉,建议及时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如果有交强险的,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承担,交强险不足以赔偿的部分,再按照事故认定书确定的责任大小承担。
  • 对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人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对于正常的、必须支出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损失,侵权行为人应该承担。如果根据伤者的伤势确实需要治疗六个月的,那么对于多出的两个月的治疗费,肇事司机应该承担。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资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