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嫂子开车时遇到了一个人。执照是我的名字。我应该负责任吗?

交通事故 2019-12-08 22:1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当然要赔偿,人家要是重任的话,还得承担刑事责任呢。
    第一,会有两个结论,一个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另一个是伤害程度鉴定。如果伤害程度鉴定为重任或以上的,那么这个案件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即要受到刑事处罚,又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如果是轻伤或轻微伤的,那是只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你给对方所有的钱,最好能有个依据。
    交通肇事哪有是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那就不是交通肇事了,定性会更严重喔。
  • 醉酒驾车撞人怎么处理?  
    一、酒醉驾驶判断标准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二、 醉酒驾车撞人怎么处理  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新修订的刑法于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危险驾驶”入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明显加大了对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的惩罚力度。201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的醉驾案件进行调研,并酝酿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3、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4、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 开车撞人了要如何赔偿,  一般来说发生交通事故后,损害赔偿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抚慰金、财产直接损失。开车撞人了要如何赔偿主要内容如下:  
    (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2)残疾辅助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  
    (3)丧葬费=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4)被扶养人生活费=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性支出×抚养年限  
    (5)住院伙食补助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天)×住院天数  
    (6)医疗费赔偿金=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7)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8)护理费=交通事故发生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  
    (9)死亡赔偿金=事故责任人所在地、赔偿权利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20年  
    (10)交通费=实际发生的费用  
    (11)住宿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时间  
    (12)直接财产损失费=受损坏的财产的直接损失  
    (13)车辆停运损失费=车辆停运期间实际发生的损失  
    (14)精神损害费=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交通事故找谁赔  
    1、对事故后果负直接责任的驾驶员,驾驶员本身就是车主,就由驾驶员负责赔偿。  
    2、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驾驶员在执行机动车所有人交付的交通运输任务时,因违章行驶引发事故,那么驾驶员一般只承担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不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应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赔偿,但是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违章驾驶而造成的,由于违章行为的违法性以及驾驶员的主观过错,所以规定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3、机动车转卖后未过户,机动车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经过汽车交易市场并由所有人或车辆所属单位及时向当地车辆管理机关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否则,视为无效,如果机动车已经转卖但是尚未办理过户时发生交通事故,由事故责任者和车辆所有人或所属单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台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