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母公司和子公司是否需要为它们签署的贷款合同支付印花税

公司税务 2020-01-07 02:1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企业借款无息合同甲方:乙方:
    一、由于乙方资金紧张,周转困难,致使本身生产停泄,已签订合同项目不能按期完工,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到合同的履行。为保证履约,维护对外信誉,乙方向甲方商议借款人民币 元以便购入材料进行生产。甲方应乙方申请,同意借给乙方资金人民币 元。
    二、上述借款用于:
    (1)、订购原材料:
    (2)、订购辅料:
    (3)、其他如:购买工具等;
    三、上述借款直接汇到:收款单位名称:收款单位开户行:收款单位帐号:
    四、为保证甲方的资金安全及时收回借款,乙方郑重承诺如下:
    1、严格履行合同,保证借款专款专用,不挪作他用。如发现乙方将资金挪作他用,甲方有权提前收回资金,同时乙方应支付借款额30%的违约金。
    2、对于上述借款,甲方有权从双方业务结算款或其他往来款中扣还;甲方也有权委托其他与乙方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代扣。乙方对此不持异议。
    3、本借款协议书一经成立,乙方不管任何原因都必须按约定时间归还借款,否则按每日1‰比例收取滞纳金。
    4、本借款乙方最迟于借款支付日起 天内归还给甲方。
    5、如乙方到期拒不归还借款,甲方可以随时向辖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乙方应承担甲方追讨该款发生的误工费、律师代理费等。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盖章生效。 附件:乙方企业营业执照复件 甲方:乙方:签订日期:X年X月X日
  • 按照规定,借款合同应当缴纳印花税。借款合同印花税缴纳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银行给予企业以信用额度的合同,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2、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商业贴现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3、企业与企业之间签署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4、银行与企业之间签署的银行汇票承兑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5、信贷额度协议展期,及借款展期,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1)根据《关于对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国税地[1988]30号)的规定,“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为此,在签订流动资金周转借款合同时,应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计税贴花。以后,只要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再签订新合同的,就不另贴印花。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征税。”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商业汇票贴现协议、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协议、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协议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不必缴纳印花税。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1]155号)的规定,“对办理借款展期业务使用的借款展期合同或其它凭证,按信贷制度规定,仅载明延期还款事项的,可暂不贴。
  • 按照规定,借款合同应当缴纳印花税。借款合同印花税缴纳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银行给予企业以信用额度的合同,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2、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商业贴现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3、企业与企业之间签署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4、银行与企业之间签署的银行汇票承兑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5、信贷额度协议展期,及借款展期,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  
    (1)根据《关于对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国税地[1988]30号)的规定,“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为此,在签订流动资金周转借款合同时,应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计税贴花。以后,只要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再签订新合同的,就不另贴印花。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征税。”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商业汇票贴现协议、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协议、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协议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不必缴纳印花税。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1]155号)的规定,“对办理借款展期业务使用的借款展期合同或其它凭证,按信贷制度规定,仅载明延期还款事项的,可暂不贴。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淮南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