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的一个朋友前不久骑摩托车在路上撞了人,然后还未报警,就把伤者送到医院救治,然后回家取钱,送到医院,交警一直打电话催,然后我们和我朋友一起去找到了办案的交警,之后我朋友一直在医院照顾 伤者,就在出院前一天晚上,交警把他带走了,给家里发了逮捕通知书,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罪,请问这能是逃逸罪吗?这样的案子法院会怎么判呢?保险公司会怎么陪呢?注:无证驾驶,伤者是中伤

保险纠纷 2018-08-25 17:2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您的保险赔付需要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处理。关于肇事逃逸的处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逃逸属于逃避责任,这种行为保险公司是不会赔付的。
    发生意外事故时,驾驶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一)未依法取得驾驶证、持未按规定审验的驾驶证、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驾驶人在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或记分达到12分,仍驾驶机动车的;
    (三)学习驾驶时无教练员随车指导的;
    (四)实习期内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的,或驾驶机动车牵引挂车的;
    (五)饮酒或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的;
    (六)未经被保险人同意或允许而驾车的;
    (七)利用保险车辆从事犯罪活动;
    (八)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保险车辆或者遗弃保险车辆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九)依照法律法规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不允许驾驶保险车辆的其他情况下驾车。
  •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1、交通肇事罪的刑事案件中,最重要的是事故责任认定--注意一点,您说的“负事故主要责任”,是交通部门做的行政法意义上的认定,解决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问题;而在刑事审判中,交通部门的事故认定并不直接作为定罪的依据,还要结合案件其他证据综合判断肇事者的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判断肇事人在刑法上对事故所负的责任大小..
    2、本律师只做刑事案件,可以来电或者加QQ联系我,您把案情介绍详细些,律师帮您细致分析一下,以便及时找到解决办法..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呼和浩特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