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流产手术报销需要什么材料吗?你需要像生育保险一样去XX行申请吗?你还需要把材料交给单位吗?

保险纠纷 2020-01-25 14:5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报销生育险的流程和所需资料:
    1、《出院证明》,出院前叫医院帮你开单。
    2、住院期间消费的红色发票单
    3、小孩的出生证
    4、身份证、社保卡(金卡报销比较多)
    5、《独生子女证》(可以报销多500元)
    6、《计划生育服务证》 带齐以上的材料,去你所在的区、镇社保局就可报销。
  • 关于社保报销的的材料,以生育保险为例,生育保险报销该准备的材料分为以下两钟:分娩和计划生育。
    (一)分娩
    1、《结婚证》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2、《生育服务证原件》(外地户口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最好提供北京的生育服务证,如果不能提供,则需要提供外地正规的生育服务证)一份、复印件两份;
    3、《出生医学证明》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4、《医疗蓝本》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5、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书》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6、所有医院的单据原件;
    7、《生育报销审批表》两份,加盖公章;
    8、《生表一》两份,男方女方单位均加盖公章;
    9、《生表二》两份,加盖公章;
    10、《生育报销汇总表》一份,加盖公章。
    (二)计划生育
    1、《结婚证》原件、复印件两份;
    2、《医疗蓝本》原件、复印件两份;
    3、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书》(人工流产的需注明孕几周)原件、复印件两份;
    4、所有医院的单据原件;
    5、《生育报销审批表》两份,加盖公章;
    6、《生表一》两份,加盖公章;
    7、《生表二》两份,加盖公章。
  • 生育保险(maternityinsurance)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保险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险立法,对生育职工给予经济、物质等方面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其宗旨在于通过向生育女职工提供生育津贴、产假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待遇,保障她们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帮助生育女职工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支持和爱护。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如下:  
    1、具备下列条件的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一)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二)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为该职工连续足额缴费一年以上。  
    2、报销生育费用包括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和治疗费。职工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持下列材料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生育保险待遇:  
    (一)本人身份证、结婚证、医疗费用原始凭据;  
    (二)正常生育的,提交《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者《生育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或者死亡医学证明;  
    (三)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提交相关医学证明;  
    (四)参加生育保险男职工的配偶无工作单位的,提交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的证明。  
    4、女职工生育津贴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30天乘以产假天数。女职工正常生育的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晚育的增加60天;女职工妊娠不满2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妊娠2个月以上不满3个月流产的,产假为20天;妊娠3个月以上不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为30天;妊娠4个月以上流产、引产的,产假为42天。
  • 生育保险享受待遇: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1)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
    (2)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3)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以生育(流产)时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为基数按规定假期计发。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珠海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