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您好,我还在深圳市办的社会保障卡,辞职后申请办理转入,却把卡丟了,如何补领

离婚 2020-03-06 13:5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1.社保卡丢失后必须先挂失,然后可选择到社保部门或者公安部门申请补办。  
    2、原医保IC卡换制社会保障卡,还需提供一寸彩照一张(以第二代身份证照片为标准);  
    3、如委托他人办理,应携带委托人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  
    4、因社会保障卡丢失或损坏期间发生的费用,经审核,予以报销一次且为挂失更换前最近一次发生的医疗费用。  社会保障卡补办费用为20元。(社会保障卡的工本费经省物价局和省财政厅批准,每张卡收取人民币20元,遗失补发也按此标准收费。)  温馨提示:如未挂失,申请新卡时,旧卡仍然可以继续使用。领取新卡的同时,旧卡自动失效。  
    (一)证件挂失:应由单位或本人通过电话中心报上电脑号、身份证号或直接找单位分管员办理挂失。  
    (二)证件补办:由本人办理要提供单位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电脑号,到单位分管员处办理。由单位办理要提供月报表、提供月报表、身份证复印件,同时办理挂失、补办,补办制证费15元/张。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社保卡具体是指什么  社保卡即是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卡(IC卡)。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面向用人单位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人社部表示将用5年左右时间,使社会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2011年8月30日,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淮,社会保障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号码。  社会保障卡卡面和卡内均记载持卡人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等基本信息,卡内标识了持卡人的个人状态(就业、失业、退休等),可以记录持卡人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信息、职业资格和技能、就业经历、工伤及职业病伤残程度等。社会保障卡是劳动者在劳动保障领域办事的电子凭证。持卡人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可以凭卡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可以凭卡到相关部门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可以凭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此外,社会保障卡还是握在劳动者手中开启与系统联络之门的钥匙,凭借这把钥匙,持卡人可以上网查询信息,将来还可以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
  • 社会保险社保卡补办三步走:
    第一步:预挂失。社保卡挂失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口头挂失,一种为书面挂失。书面挂失:可以持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到社保卡服务网点(设在街道社保所)进行书面预挂失。
    挂失手续办妥,挂失即时生效。口头挂失:持卡人可通过拨打发卡银行服务电话或12333电话挂失等多种渠道办理,通过电话办理挂失时,持卡人应提供本人的社保卡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第二步:补新卡。预挂失后可办理正式挂失与补新卡手续(正式挂失后不能撤销)。补卡时可委托他人办理,办理时需要出示委托人、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在填写《申请单》后,由社保卡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办理。
    此时,工作人员会开具一张《领卡证明》。如果在补卡期间生病,则可拿着《领卡证明》到定点医院就医,并保留处方明细、收费单据,按手工流程报销。
    第三步:领新卡。在办理完补新卡手续15个工作日后,补卡人可持本人身份证和《领卡证明》,到社保卡服务网点领取新卡。
  • 一般社保卡是由单位代办,如果是个人缴纳的是可以本人直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办理。
    社会保障卡从持卡人类型来看,可以分为两类,即:
    1、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
    2、面向用人单位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
    我国劳动保障部有关卡规划和规范的重点为社会保障(个人)卡,各地区实际发放的也多集中于个人卡,所以我们所说的社会保障卡,就是指社会保障(个人)卡。搜索
    办理条件:
    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可以通过电话向申领网点预约或直接前往街道(镇)社会保障卡申领服务网点申请办理社会保障卡(包括学籍卡)。
    申领时需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申领表(集体户口市民需要携带户籍所在地警署或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等相关资料
  • 社保转出一般需要三个十五天.转出地社保局受理你的转移申请后十五天之内出具缴费凭证;缴费凭证带到转入地社保局并同意接收后十五天之内向转出地社保局发出联系函;转出地社保接到联系函后十五天之内将关系和基金转移至转入地社保.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深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