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一名刚满14岁的未成年人在一审故意杀人案中被判处15年徒刑,但最终原告再次向法院提出终身上诉,请问上诉可以改变多久。

刑事辩护 2020-02-23 18:09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专指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罪的,是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除此之外,不承担其他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
    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只要未成年人已年满14周岁的,故意杀人,犯故意杀人罪,需要承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阶段我国法律的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受刑事处罚。故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的,不受刑事处罚,不判刑,但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同时,受害者家属可以委托律师要求未年人的监护人,如父母等,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的判刑量刑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未成年故意犯故意杀人罪的,原则上是需要按照上述规定判刑量刑的,但因未成年人身份较为特殊,刑法又规定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规定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故意杀人罪作为最严重的犯罪之一,严格来说,不管什么年龄的人犯故意杀人罪,都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只是未成年人身份较为特殊,在故意杀人罪量刑的基础上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能使用死刑罢了。万一未成年人真的涉嫌故意杀人罪的,不管是受害者家属,还是未成年人的父母,都建议及早委托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协助处理,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 是否是精神病人以及精神病人在犯罪时是否病发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经过司法鉴定确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就看在杀人时是清醒状态还是发病状态,清醒的话就按正常人来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如果是精神病状态,一般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但要进行强制医疗,并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是纯粹的精神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话,就按精神病来判,强制医疗,民事赔偿。
  • 《刑法》规定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罪的。这个年龄段的少年, 一般说来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的行为。
    因此,刑法仅仅要求他们对少数几种容易识别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除此之外,不承担其他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