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没完婚以前跟他人怀过一个小孩,如今结了婚人们2个全是一婚,我丈夫都还没怀过小孩,如今去办准生证计生办的人说我之前怀过一个叫我处罚,并且再办准生证就归属于二胎准生证了,我丈夫沒有怀过不归属于第一胎吗?我该处罚吗?我没完婚以前跟他人怀过一个小孩,如今结了婚人们2个全是一婚,我丈夫都还没怀过小孩,如今去办准生证计生办的人说我之前怀过一个叫我处罚,并且再办准生证就归属于二胎准生证了,我丈夫沒有怀过不归属于第一胎吗?

妇女儿童权益 2020-04-06 14:0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根据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三十周岁等条件。此外,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一般情况下,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法》第十五条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私自收养的,即为非法收养行为。
    一经计生部门查实,限期作出改正,不在规定时间内改正的,视作违法生育子女处理。而违法生育子女的,当然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也就是你所说的罚款)。
  • 一般来说,是要这样做的:  
    (1)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如实填写表格中规定的全部栏目,签上姓名,贴一张女方一寸免冠照片,并将申请表送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送其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核实并盖章。  
    (2)凭结婚证,户口簿和双方所在村(居)委会或单位签字盖章的《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审查。  
    (3)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经村(居)委会或单位签字、盖章的《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后,对申请人的情况和是否张榜公布进行核实,再报送县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审批决定。  
    (4)对双方都是农民的夫妻的再生一胎申请,经县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同意由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审批的,由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审批发放。
  • 公安部早有明确规定,上户口不得于计生挂钩。小孩有了出生证,你们持双方身份证、户口簿和结婚证,就可以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泊有关给小孩申报户口,不需要准生证,更不需要到计生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
    两孩生育新政策正式实施后,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无需再申领准生证。
      国家卫计委早已明确:全面实施两孩生育新政策后,“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也就是说,一对夫妻生育第二个子女的,不再发放准生证。
      具体如何登记,登记需要什么手续,可以直接与当地计生部门联系。
  • 关于二胎准生证流程要注意以下几项:  
    1、需在女方户口所在社区办理。  
    2、和头胎准生证不同,二胎准生证需要先办理,再怀孕。  双独家庭二胎准生证办理所需材料:  夫妻双方身份,结婚证,一胎出生证明,户口本,夫妻双方独生子女证,夫妻双方的父母的户口以及其中一人的身份证,母亲的1寸登记照两张。  二胎准生证办理流程如下:  
    一、准备“申请”,夫妻双方各自的“婚姻状况证明”。  
    二、拿女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在户口所在地加盖计划生育章,(需要三级证明,
    (1)需盖村或居委会章
    (2)需盖镇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章
    (3)需盖县或区计生委章)、女方户口本、结婚证  
    三、拿“申请”及男方的“婚姻状况证明”去男方档案所在地盖章。
    1、女方婚育状况证明
    2、男方存档证
    3、结婚证  
    四、去男方所在的计生办领取准生证(需盖三个章)。
    1、女方三级婚育状况证明
    2、男方婚育状况证明
    3、申请
    4、男女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主页,及本人所在页)
    5、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6、准生证  
    五、男方拿领取的准生证去档案所在地盖章。
    1、女方三级婚育状况证明
    2、存档证明
    3、结婚证原件  
    六、女方拿领取的准生证去户口所在地街道盖章。
    1、男女双方户口本
    2、男方婚育状况证明
    3、结婚证原件  
    七、去男方所在的计生办盖章。
    1、女方三级婚育状况证明
    2、男方婚育状况证明
    3、申请
    4、男女双方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户主页,及本人所在页)
    5、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6、准生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天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