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两年的分居如何构成离婚?

离婚 2020-03-11 01:1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一方无劳动能力分居两年离婚需偿还另方债务:具体要看男方的债务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是共同债务的,一方不管有无劳动能力,法律上讲都有共同还款义务。当然,一方实际上有无还款能力另当别论。
    对于分居期间的另一方的债务问题,如一方有证据证明另一方方发生的债务发生在分居期间且是另一方个人所负债务的,法院不会判一方承担男方债务的共同还款责任。

  • (一)协议离婚   如果夫妻双方都愿意离婚,并且也对子女的抚养问题、财产的分割问题达成了协议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可以一起到男方或女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这种离婚方式就是协议离婚。   
    (二)诉讼离婚   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不愿意离婚,或者双方对子女的抚养问题、财产的分割问题难以达成协议的话,那男方或女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这就是诉讼离婚。夫妻起诉离婚后,法院并不一定会作出准予双方离婚的判决。这是因为诉讼离婚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经过法院调解难以复合。   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因素有: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
    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6.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3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
    8.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的。
    10.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
    13.受对方的虐待、遗弃,或者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谅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
  •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一)起诉离婚  《婚姻法》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一方提出离婚,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这里提到的分居离婚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分居已满两年(需要有证据证明);  
    2、因感情不和而分居(需要注意的分居是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因工作、就医等原因分居的不能作为判断感情破裂的依据)。  
    (二)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不需要满足这些条件,只要夫妻双方自愿离婚,财产和孩子都达成一致协议,就可以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  
    (三)分居满两年婚姻关系不会自动解除  经常会有人问分居两年后,婚姻关系是不是自动解除了?在我国分居(别居)满2年在只是判断夫妻感情破裂的一种方式,只要不经过法定的离婚手续,双方的婚姻关系还继续存续,如果此时任何一方与第三方结婚的,会构成重婚罪。  分居如何证明?  那么,如何证明分居事实呢?空口向法院陈述分居的事实往往是无力的,下面列举的是能证明夫妻分居的常见证据:  
    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新住址接收的信件;  
    2、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一定是要书面的,口头协议必须对方承认;  
    3、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文书,最好是用快件性质邮寄,在备注栏里注明“分居”,并且保留邮寄凭证,从邮寄之日起到提起离婚期间属于夫妻分居时间;  
    4、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  
    5、人证也可以,比如双方都认识的朋友或者亲戚,不过因为证人往往和为其作证的一方有利害关系及分居是夫妻“私事”,所以单独的证人证言难为法院采信,要辅佐以其他的证据。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扬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