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7 07:11
人浏览

  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设计大多千篇一律,主要通病是单一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 的完美结合。因此,设计需要有节奏地组合多种元素,诱发和丰富人的官能,唤起感觉及引申至对随后的经历,才会触发新的体会和启示。此概念对规划与设计生活住房尤为重要。

  那么一个优秀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哪些要素呢?

  1、以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优质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的。从密度方面讲,内地由于人口密集,社区发展并非相等于西方国家的规划密度标准,但仍然可以在多方面做到几乎相等的规划价值。这些规划价值包括清新的空气,没有罪案的街道,高素质的室外空间和环境,及居民对本身居住生活小区的认同感、自豪感。对此,社区规划设计应尽量采用次城区或郊区的规划手法,区内主干道采取迂回而不是打格子形式,为路面景观提供变化及惊喜。区内小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建筑设计方面,着重空间层次,令生活小区具备其特有个性,居民也因此对其生活小区具有特色而感到骄傲和认同。

  2、采取封闭式保证居民的居住生活优越感。封闭式小区当然重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此外加以封闭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尽量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休憩及居民会所等设施被外来居民占用或破坏。

  3、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居民融合混居。在西方社会,利用土地规划法规去隔离不同社会阶层为常见的政策,故此西方规划法规连每个居住小区的住宅模式也作限定,主要目的还是将人口按社会财富阶层而做出分隔。但西方认为此种规划概念会为社会带来分化,造成不同阶层之怨恨或不和,甚至引致社会动荡不安。目前内地所见到的社区社群的规划,同小区内有各种户型住宅,最大的住宅单位面积可以是最小单位的10倍,这种形式发展与中国古乡镇发展形式相类似。居民阶层分布方面,有出入名贵汽车的富豪名士,也有依靠公用交通工具早出晚归的小康之家,这规划模式令不同阶层及财富家庭在生活中可交流认识,富家子弟也可与其他普通小孩同环境下长大,令社会纵有财富不均现象,也不致于造成社会动荡不安。[page]

  4、规划和设计模式注意承接传统文化。中国的建筑设计文化与艺术明显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历来之建筑物都是工整严肃,讲究对称、有条理,因此中国的建筑设计及规划布局,都有明文规则,有凡事可预见之安全感,但缺少未可预见之惊喜。中国的园林设计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概念源于道家思想。所以,中国园林为不工整的、不对称的、随意的,及完全不可预见的。故此,中国式的庭园纵使被围墙及建筑物围起,也不会被其工整所限制,庭园内空间迂回、变化无穷,为穿越园林空间者提供无数意想不到的惊喜。中国传统建筑,住宅建筑物都以围合状,屋内所有房间都以此内置空间为景观和采光中心点,此中心空间也成为当时大家庭各成员的生活及交流接触的空间。但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大家庭形式的社会结构已慢慢被人口较少的小康之家取代,以前传统规划的内向空间已在现代生活小区规划中消失,取而代之是以园林绿化为主题的大片室外空间,表现了建筑师更外向开放的住宅模式。此模式不单改变了居民生活习惯,居民有更多机会相互接触、认识,令整个生活社区显得友善、有生命力,建筑物层次和外立面的处理也变得更轻松,而且有多种变化,成为现代生活居住场所的特色。

  5、小区园林景观要善于用水景提升居住品质和项目价值。在广东,由于气候原因和一般置业者都相信“水为财”的意念,以水为主题的园林景观特别受欢迎。另一方面从发展商投资回报角度考虑,一般面对水景的住宅单位可以提高售价为发展商带来20%~30%的利润,因此现在的同类商品房发展都会以此为主题来吸引置业人士,促进销售。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