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用卡还不起了会不会坐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13 07:30
人浏览

  在现实生活中,信用卡欠钱的数额会决定量刑或者处罚的问题,而且信用卡是能决定一个人的信用度问题。那么信用卡还不起了会不会坐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信用卡还不起了会不会坐牢

  一般情况下不会,银行信用卡欠款如果不还,会产生利息。如数额比较小,会产生不良记录;如数额较大,除产生个人不良记录外,超过三期就形成恶意欠款,银行会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你个人由于不良记录,办理房贷、车贷等金融业务都会受到影响。

  依据《民法典》规定,银行和持卡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个人通过向银行申办信用卡与银行建立了合同关系。持卡人透支逾期不还,应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持卡人透支消费后,在银行催收后应尽快还款,否则会因延迟还款而发生滞纳金、罚息等额外支出。其次,信用卡透支逾期不还可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信用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属于恶意透支行为,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如果在到期还款日后持卡人没有全额还款且未选择最低还款额还款,银行一般会这样做:

  (一)给信用卡逾期者打催缴电话或者发催缴信。

  (二)如果你逾期超过6次且有一次逾期不还就会被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列入黑名单,银行会冻结逾期不还者信用卡账户,将逾期者加入黑名单,欠款记录可能被反馈至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影响持卡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导致持卡人无法正常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等。

  (三)如果信用卡逾期金额较大(本金10000元以上),逾期三个月以上,并且银行催收两次仍然没有还款,属于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数额较大的,会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会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在判决前可以及时还清全部欠款,可以减轻和免除刑事处罚。

  对于当事人来说信用卡的欠款如果自己不及时的缴纳就会对自己的信用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于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更为关键的就是自己的利益维护有着法律上的 支持,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信用卡使用的不良记录也会影响今后的使用。

  二、夫妻俩信用卡透支还不起怎么办

  (一)申请最低还款额还款:如果信用卡账单金额过大,持卡人可以申请最低还款额还款,一般需先偿还账单总金额的10%即可,剩下的部分可以在下期账单还款。

  (二)申请账单分期还款:还款有压力时,持卡人可直接申请账单分期。多数银行的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分3、6、9、12、18、24期还款。持卡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选择分的期数,这样一可以缓解还款压力,二也不会影响信用。

  (三)寻找代还机构还款:现在网上有许多信用卡代还公司,可以向这些代还公司申请信用额度,然后用信用额度来偿还信用卡账单,然后再分期偿还代还公司的借款即可。

  (四)与银行协商还款:持卡人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还款,可以主动拨打信用卡客服电话,申请延期还款,表明自己不是恶意欠款不还,这样银行批准后,就可延迟一段时间再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你好,我想问问信用卡如果还不起了会有什么后果

  你好,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信用卡还不起了会不会坐牢的相关知识,信用卡还不上了会导致逾期,会有不良信用记录。银行将收取违约金和利息,同时电话催收。但只要没有刑法规定的情形,那么就不构成犯罪。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