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2-20 08:10
人浏览

  在司法实践中,诉讼的程序是比较明确的,一般当事人提起诉讼之后往往需要按照流程进行审理,那么你知道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情形有哪些?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审判实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予以中止:

  作为原告的自然人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作为原告的自然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作为原告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二、诉讼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与诉讼时效中止的区别: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

  (一)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二)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三)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如果中止事由消除是在最后6个月之内,诉讼时效再计算6个月。

  三、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

  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其他阻碍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始产生中止诉讼时效的效力。

  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为此,民法把时效中止视为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阻碍。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内容,诉讼中止的情形有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导致案件不能继续审理等情形,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