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可否提出执行异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1-28 08:32
人浏览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时候针对民事纠纷,法院作出判决之后,当事人是需要按照判决书的内容执行的,那么民事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可否提出执行异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可否提出执行异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事被执行人

  二、被执行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后,应当按照指定期间全面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依法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

  被执行人必须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自身财产。对逾期未报、少报财产,或拒绝提供财产状况证据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进行搜查,并追究被执行人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能力,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进行传唤;经两次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进行拘传。

  被执行人有隐匿、转移、变卖、故意毁损财产以及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或者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绝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或者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及其他方法阻碍执行的,人民法院将依法进行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被执行人不服处罚决定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被执行人逾期未按照执行通知规定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采取法定的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冻结、查封、扣押、变卖或者拍卖等。

  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可以与申请执行人协商一致,签订执行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但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处分被执行人的财产,在评估机构作出评估报告书后,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执行人评估财产情况和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收到评估报告书后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被执行人财产经拍卖机构公开拍卖成交后,被执行人有权要求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告知拍卖成交价格及价款的处理情况。

  被执行人对生效法律文书申请再审的,不影响该法律文书的执行。在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人民法院或其他有关机关撤销、变更的,被执行人可以申请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裁定执行回转。

  在执行过程中提供执行担保的担保人、依法被追加或变更的当事人、被通知履行到期债务的第三人、有能力执行的协助执行义务人等,在经过法定程序被列为被执行人后,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并享有被执行人的各项权利。

  三、法院被执行人可以在外地买房吗

  法院被执行人可以买房,但是如果想要申请贷款的话几率会很小,在执行完之后买房比较简单,申请贷款必须要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如果不执行法院判决很可能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可否提出执行异议的相关知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