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诽谤和诋毁什么意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7 09:15
人浏览

  一、诽谤和诋毁什么意思

  诽谤和诋毁在法律上通常指的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行为。

  1.诽谤是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以不实之词损害他人的社会评价和人格尊严。

  2.诋毁则是指对他人进行贬低、攻击或侮辱,以破坏其名誉和形象。

  无论是诽谤还是诋毁,都属于侵权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自诉侵权举证要点

  在自诉侵权案件中,举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以下是关于自诉侵权举证的一些要点:

  1.原告需要明确举证责任。在自诉案件中,原告作为主张权利的一方,负有举证责任。

  2.原告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这些证据可以包括书面材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等。

  3.原告还需要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实际损害。这可以表现为精神损害、财产损失等方面。原告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这些损害的存在和程度。

  4.原告需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原告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还需要确保所提供的证据真实可靠,不得伪造或篡改证据。

  三、《刑法》规定与适用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适用该条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认定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诽谤或侮辱。

  (1)这需要结合被告的言行以及社会一般观念进行判断。

  (2)如果被告的行为确实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或尊严,且属于故意为之,那么就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诽谤或侮辱。

  2.要判断被告的行为是否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

  (1)这需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被告行为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对原告造成的损害程度等因素。

  (2)如果被告的行为仅属于轻微的言语冲突或误解,并未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可能不构成犯罪。

  3.诽谤和侮辱罪属于自诉案件,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否则需要由受害人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你对名誉权侵权案件还有疑问,欢迎在法律快车提出。我们将尽力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