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经营者欺诈行为包括哪些,经营者欺诈行为该怎么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7-06 08:21
人浏览

  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包括经营者销售杂、假、次的商品、分量不足的商品、谎称正品的商品、虚假价格、方式销售的商品、非真实名称销售的商品、欺骗性的销售误导、虚假的现场说明、虚假宣传的、欺骗消费者预付款的、没有依约提供服务的、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行为处罚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商品的三倍。

  一、经营者欺诈行为包括哪些

  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包括: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二、经营者欺诈行为该怎么处罚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处罚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

  法律快车提醒你,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三、交易时如何识别经营者欺诈行为

  交易时识别经营者欺诈的行为需要看:

  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