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国家法定节日放假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0-31 10:39
人浏览

  国家法定节日放假规定是元旦放假一天、春节放假三天、清明节放假一天、劳动节放假一天等。法定节日不放假算违法的,如果有加班的情况是需要支付劳动者三倍的加班工资,并且尊重劳动者的意愿。

  一、国家法定节日放假规定

  国家法定节日放假规定如下: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法律快车提醒您,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二、法定节日不放假算不算违法

  法定节日不放假算违法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包括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春节、清明节、国庆节。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平时工资的三倍工资。

  三、法定节假日可以调休吗

  法定节假日是不可以调休的,不能在法定假日上班后再补休一天。因此只要在法定假日上班的,用人单位都应当支付劳动者日工资的三倍。

  公休日调休,如果用人单位可以及时安排劳动者进行补休的,那么劳动者是不可以主张休息日的双倍工资的,只能按照正常的工资发放标准来发放。公休日调休,劳动者公休日加班后,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安排补休的,应当支付劳动者日工资的二倍工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