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样的民间借贷合同是无效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8-11 00:55
人浏览
导读: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或者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一、什么样的民间借贷合同是无效的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在民间借贷合同中,借款人为了取得借款而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迫使贷款人借款的情况较多,但是应当注意,借款人采取欺诈、胁迫手段借款的情况是否构成无效合同要看是否侵害了“国家利益”。只有损害了国家利益的才构成无效。国家利益应当理解为刑法、行政法这些公法所保护的利益。由此而言,欺诈、胁迫手段在不违反刑法、行政法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认定损害的仅是私法利益。如果违反的是刑法、行政法规定,国家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则可以确定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应当认定为合同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谋取不法利益与对方当事人、代理人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行为对民间资金的正常融通,对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安全,交易秩序的稳定和谐具有极大危害,故此类合同为无效合同。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在形式上、表面上是合法的,但缔约目的是非法的,称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在民间借贷合同中,行为人实施了此种行为订立民间借贷合同,是以达到非法目的,采取空有其表而无其实的方法,避开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订立的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例如,借款人为了逃避偿还法院强制执行的他人债务,恶意转移资金,将现金借给第三人。虽然借款人与第三人之间表面上形成的是合同的借贷合同,但其目的是为了逃避债务,企图使债权人的合法债权不能得到实现。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公共利益又称之为“公序良俗”。当事人订立的为追求自己的利益,其履行或履行的结果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而订立的合同或者以损害社会代共利益为目的而订立的合同都是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均为无效合同。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当事人主观上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在法律、法规无明文规定,合同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损害公共利益原则确认合同无效。公共利益包括“我国社会生活的基础、环境、秩序、目标和道德准则及良好的风俗习惯”等。

  二、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后果:

  1.无效民间借贷合同自始无效;

  2.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当事人双方应当返还原物。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如果因一方过错造成对方损害的,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其他法律后果。

  三、民间借款合同无效如何申请

  法律快车提醒您,民间借款合同无效可向法院申请。合同的无效是一种确定的事实状态,其本身自始无效、当然无效。对民间借款合同是否无效存在争议的,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主张其无效并加以确认。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