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司解散有哪些法定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6-16 07:15
人浏览
导读:公司解散的法定情形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股东会议解散;合并分立解散;公司行政强制解散。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因公司章程或者法定事由出现而停止公司的对外经营活动,并开始公司的清算,处理未了结事务从而使公司法人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

  一、公司解散有哪些法定情形

  1.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

  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运营、终止的根本依据,对于公司解散的条件或者事由,在公司章程都可以明确规定,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司自治的契约本性,所以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司章程中都可以对公司解散的事由予以规定,当发生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时公司则就进人解散程序。

  2.股东会议解散

  即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在公司章程对公司解散事由没有规定时,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

  3.合并分立解散

  公司出现合并、分立事由时,也需要解散。当发生合并事由时,在吸收合并情况下,被吸收的原公司解散;在新设合并情况下,合并双方原公司解散;当发生分立事由时,解散分立时,原公司解散;存续分立时,原公司并不发生解散。

  4.公司行政强制解散

  公司行政强制解散指公司因自身的违法行为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二、起诉解散公司的条件有哪些

  起诉解散公司的条件有:

  1.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2.必须是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

  3.股东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公司解散法定

  三、因公司原因解散员工如何补偿

  法律快车提醒您,按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情形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司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