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庭上虚假陈述后果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8-08 07:32
人浏览
导读:法庭上虚假陈述后果是对情节比较轻微是会处罚款和拘留,如果构成犯罪,是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在于两者的性质不同、处罚不同等。

  一、法庭上虚假陈述后果是什么

  法庭上虚假陈述后果是作伪证情节较轻的,处以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作伪证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法律快车提醒您,这两种犯罪都有陷害他人的故意,两者的区别是:

  1.前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前者的行为是在侦查、审判中发生的;后者的行为是立案侦查之前实施的,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3.前者是通过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手段实现的;后者则是作虚假的告发。

  4.前者只是在个别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上,提供伪证;而后者则是捏造了整个犯罪事实。

  5.前者的目的可能有两种: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而后者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处分。

  三、伪证罪公安机关立案标准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走私、套汇、投机倒把、贪污、贿赂、重大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等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

  5.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