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典的不可抗力有哪些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0-18 10:27
人浏览
导读:民法典的不可抗力有以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具有客观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观上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社会危害性;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当事人已尽其应尽责任仍未能避免债务不履行或财物毁损时,不负赔偿责任。

  一、民法典的不可抗力有哪些规定

  对不可抗力的定义以及我国有关法律对不可抗力的规定来看,在我国,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

  1.自然灾害

  包括地震、洪水、海啸、火灾等,因自然灾害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应使当事人被免除合同责任。

  2.政府行为

  它是指当事人的合同订立以后,政府当局颁布新的法律、政策、行政措施而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当然,对政府行为的外延必须作限制性解释,所谓政府,仅指那些具有行政规章制定权、实施权的政府部门,如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省政府、市政府等,而不包括各级政府下设的局、处、科、室进行日常工作颁发的文件。

  3.社会异常事件

  主要是指一些偶发的事件阻碍合同的履行,如罢工、骚乱等。这些事件是社会中人为的行为,但对于合同当事人来说,在订约时是不可预见的,因此也可以成为不可抗力的事件。

  不可抗力事件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二、不可抗力认定条件

  不可抗力认定条件如下:

  1.不能预见。是指对事件的发生不可预见。不能依据当事人自身是否预见到了事件的发生来确定。

  2.不能避免。指的是即使当事人预见到了该事件的发生,但是也无法制止其发生。

  3.不能克服。指的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当事人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或减弱该事件的负面影响。

  三、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有什么区别

  法律快车提醒您,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的区别如下:

  1.表现形式不同,情势变更主要表现为意外事件,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等,不可抗力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

  2.后果不同,情势变更相对可以克服,而不可抗力不能克服;

  3.法律责任不同,不可抗力可以部分或全部免责,而情势变更一般不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