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扰乱公共秩序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1-14 18:37
人浏览
导读:扰乱公共秩序的认定标准是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不能正常进行工作的或者是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

  一、扰乱公共秩序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很多,主要表现为: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不能正常进行工作的;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影响正常行驶的; 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 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 实施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的等等。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较轻的,处以拘留、罚款的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处以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或单处罚金。

  二、扰乱公共秩序拘留几天

  法律快车提醒您,扰乱公共秩序是指聚首纠集多人扰乱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构成犯罪的,不同的行为构成不同的罪名,刑罚也不同。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三、涉及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涉及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或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