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土地征收如何进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11-24 00:46
人浏览
导读: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土地进行征收的,应当发布拟征地的通告,组织听证会征询村民的意见;然后对地籍以及地上附着物进行调查并登记确认,并拟定好相关方案上报审批。

  一、法律规定土地征收如何进行

  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是:

  1.发布拟征地通告,征询村民意见并组织听证;

  2.进行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确认,拟定“一书四方案”上报审批;

  3.发布征地公告,进行征地补偿登记;

  4.拟定补偿安置方案,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方案予以公告;

  5.落实征地补偿与安置资金,交付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

  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二、征收土地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快车提醒您,征收土地就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强制手段。征收土地具有以下特征:

  1.征地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专有权力

  2.必须依法批准;

  3.补偿性。要向被征用土地的所有者支付补偿费,造成劳动力剩余的必须予以安置;

  4.强制性。

  5.权属转移性。土地被征收后,其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再属于农民集体。

  6.征地行为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

土地征收

  三、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如何

  法律快车提醒您,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如下:

  1.土地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一般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土地征收的安置补助费

  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3.青苗补偿标准

  对刚刚播种的农作物,按季产值的三分之一补偿工本费。对于成长期的农作物,最高按一季度产值补偿。对于粮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获的,不予补偿。对于多年生的经济林木,要尽量移植,由用地单位付给移植费;如不能移植必须砍伐的,由用地单位按实际价值补偿。对于成材树木,由树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补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