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怎样解决民事纠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8-10 00:59
人浏览
导读:法律规定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是: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调解;如果不愿意调解的话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一、法律规定怎样解决民事纠纷

  1.协商和解

  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

  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当事人还可以要求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仲裁

  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

  当事人可以将民事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

  二、民事纠纷的特点是什么

  1.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区别于行政争议和刑事争议。

  法律快车提醒您,根据民事纠纷特点和内容,可将民事纠纷分为两大内容: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包括财产所有关系的民事纠纷和财产流转关系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包括人格权关系民事纠纷和身份关系的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

  三、民事纠纷多久判决

  1.简易程序审理的3个月内结案。

  2.普通程序审理的6个月内结案。

  法律快车提醒您,案情特别复杂的,可向本院院长申请延长6个月,在不能审结的,再向上级法院申请延长6个月,期内必须审结。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