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7 22:56
人浏览
导读:无效民事行为是法律规定的一类特殊情况。文章将详述其定义、种类及其与可撤销行为的区别。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吗?跟随法律快车一起一探究竟。

一、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民法典》明确规定:

1.一个有效的民事行为必须满足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以及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如果行为不符合这些条件,它就被视为无效。

2.无效的民事行为自成立之初就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是完全不被法律所承认的。

3.这种行为包括: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

(2)虚假意思表示;

(3)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

二、无效与可撤销行为的区别

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中两个重要的分类。

1.无效行为包括: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

(2)虚假的意思表示;

(3)违反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行为;

(4)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2.可撤销行为:

(1)利用对方不利状况的行为;

(2)欺诈胁迫的行为;

(3)基于重大误解的行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更多疑问?让法律快车助您法律之旅。

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